機器人火星探測器已工作一年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報導) 登上火星的機器人機遇號和勇氣號從開始在火星著陸到如今已經足足一年有餘,造就它倆的科學家原來只打算讓它們在火星上工作三個月,結果它們已經工作了四倍長的時間,還孜孜不倦地在火星的兩半面作地質勘察,並且繼續不斷地發回高質量的圖像和其它火星的地質資料。所以它們的誕生地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要為這對好兄弟開一個慶功會,慶祝它們登上火星一周年。

*發現火星上曾有淺海*

康奈爾大學的地質學家史蒂文﹒斯誇爾斯領導控制機遇號探測器的工作組,去年三月正是機遇號根據暴露地表的底岩的化學成份而發現火星上曾有鹽水淺海。他說:“對我說來,今天最不同凡響的事實是探測器仍在繼續運作。”

在機遇號發現火星上曾經有水的蹤跡的幾個月後,勇氣號步機遇號的後塵,也在火星的另一半面發現了曾被水侵蝕的岩石,這證明在當初岩層形成期,水曾經滲透表土直到地下。

我們再請斯誇爾斯來談談這些發現的深遠意義:“這項使命的深遠意義在於讓地球上的人類認識:我們的姐妹星球火星,表面曾經具備可生存的條件。至於這一點在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上有何意義,那有待未來的火星探測項目來判斷。”

*為何能超期服役*

火星探測器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讓科學家喜出望外,這對好兄弟的表現怎麼會這樣出色呢?

當然不可否認它們設計方面的優勢,此外,其實火星也幫了它們大忙。首先這一年火星的冬天沒預計中那麼嚴酷,而且這兩兄弟在火星上跋涉的途中,也沒像原來設想的那樣有大量飛揚的塵土會遮蔽探測器的太陽能接收板。 所以探測器的電池能維持足夠的充電量,而且也只發生了一些輕微的機械故障。

*宇航局士氣大振*

這對機器人兄弟不僅在科研領域立了功,而且還在美國宇航局起了振奮士氣的作用。宇航局在2001年恐怖襲擊、以及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機上七名宇航員殉難後,處於低谷狀態。

聽聽宇航局局長奧基菲怎麼評論火星探險使命的成功:“在我們最關鍵的時刻取得了這次成功。我們所創造的成就給予我們積極的鼓勵,讓我們確信自己正在從事、而且在繼續進行偉大的事業。”

*一塊奇石說明什麼*

但是執行這項使命的科學家並沒有因而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斯誇爾斯說,勇氣號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塊岩石,他們給它起名叫“如願石”,這塊岩石的結構不同於火星上任何其它石塊,然而這塊岩石也許又一次說明火星上曾經有濕潤時期。

這塊如願石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結構呢?一般岩石基本上由同等大小的顆粒構成,但是構成如願石的顆粒卻大小不一而且邊緣形成銳角,這可能意味這塊岩石是在隕星撞擊或火山爆發之類的突發事件中形成的。地質學家斯誇爾斯說,這塊如願石的磷的含量也大大高於以前發現的火星石。這可能是因為它原本磷的含量就高,也可能因為這塊岩石曾經受到富含磷酸鹽的水的沖洗。

我們再請斯誇爾斯來為我們分析:“如果發生的情況果真如此的話,那麼這個發現就跟我們在往西僅僅五百米的懸岩上的發現有大不相同的含義,這個發現說明火星上以前有的水的化學成份完全不同。而且水的化學成份隨著地點的不同或者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某種變化。”

*還將有探測器奔赴火星*

在地質學家分析研究火星探測器所發現的資料的同時,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準備幾個月後再發射一艘宇宙飛船上太空,和目前已經在圍繞火星運轉的兩顆美國人造衛星會合。即將升空的飛船要為另一個計劃中的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登陸場地作高度精確的攝像。

美國航空航天局負責火星探險使命的是出生在伊朗的菲羅茲﹒納德裡。他說,這是一個長期規劃,最終將把可能包含火星生命化石的火星岩石和表土的標本帶回地球。

納德裡解釋他們的火星探測使命的時候說:“我們的任務是尋找最有可能曾是棲居地的地方,也就是說那些地方有跡象顯示過去有水和碳的化合物,大多數宇宙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出現生命的必要條件。”

在相當遙遠的將來,美國要派人上火星去探險,但是還沒有為這種行動定下具體日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鑫明:《I, Robot》和《致命武器》
組圖﹕會跳舞的機器人﹕ASIMO
《我,機器人》首映式變車展 奧迪超炫坐騎駕臨
美國將在2010年進行月球探測新任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