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通「關」節 中國成衣銷台大逃稅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余瑞仁╱桃園報導〕政府自八十八年起開放成衣業「委外加工」,但部份不肖業者卻勾結海關製造漏洞,以下腳布冒充製衣原物料,再從中國蒐購低價成衣傾銷回台灣,大賺關稅差額,桃園地檢署於昨天指揮調查局北機組,搜索國內八家知名成衣公司,拘提六位成衣公司負責人及報關行業者到案,而捲入這起貪瀆案的海關官員,竟然就是本週三凌晨才因涉及包庇進口雙B中古車業者遭羈押的基隆關稅局查驗員李良善與黃中光,檢方強烈懷疑,海關可能涉及集體包庇、貪瀆。

桃園地檢署於昨天指揮調查局北機組幹員,兵分十餘路搜索台灣知名成衣業者洞庭湖企業、芳苑企業、舜裕企業、智京企業以及衣泰企業等八家公司,拘提洞庭湖負責人洪瑞發與其專門報關的業者劉文亞、張永明,與舜裕公司負責人鄭王進以及報關行業者林正雄、謝明炊等人,但仍有多人迄昨晚仍未到案。

被搜索約談的成衣業者與報關行人員當中,洪瑞發、劉文亞、張永明昨晚已經由檢察官複訊後向桃園地院聲請羈押獲准,其餘人員則漏夜移送由檢方複訊當中。

100元成衣 稅差達11.31元

檢調人員指出,這起成衣業者涉嫌收買海關逃漏巨額稅款案,起於政府自八十八年間為降低國內成衣廠商生產成本而開放「委外加工」政策,業者只要出口台灣產製的布料到中國加工製造為成衣,再進口回台灣銷售時,僅對增加的「技術價值」部分課以極低的關稅,稅基大為降低後,讓國內業者面對其他國家進口成衣具有競爭力。

但以洞庭湖企業為首的八家廠商,卻透過與海關熟識的報關行從中打點,在報關出口時以廉價的下腳料、二手回收衣物,或借用他人申報出口的布料,甚至在貨櫃中裝填鐵塊以達到應有重量,由海關人員放行。按理海關應對業者出口布料採樣,待加工為成衣進口時必須抽檢比對是否為相同布料所加工,然而涉案海關查驗員卻「兩頭放水」,讓業者蒐購完全為中國產製的成衣長驅直入,甚至還讓業者進口仍屬管制進口的中國焉等建材,以第三國產製品名義放行進口。

檢方說,一般進口成衣的關稅為報關總價的十二點五%,也就是說,一百元的成衣要課以十二點五元的關稅;但不肖業者利用委外加工名義,僅需以報關總價九點五%的「技術價值」為稅基,也就是說,一百元的成衣只要課一點一九元的關稅(九點五元乘以十二點五% )。

逃漏稅額 每年疑300億

檢方說,兩種計算方式稅差如此之大,因此不肖業者在市場上取得絕對的價格優勢,盤商為此爭相採購這類中國成衣,送至包括國內知名的台北五分埔、台中繼光市場、高雄六合夜市以及各量販店與其他成衣通路販售,嚴重衝擊合法成衣製造商的生存。

現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擔任立委時,就曾注意此問題,2003年12月31日他並曾質詢指出,不肖業者透過如此手法,每年逃漏稅金額達三百億元。

檢調指出,早在邱太三提出質詢之前就已經追查此案,昨天搜索約談相關業者後,目前正根據業者帳冊統計其逃漏稅規模,而此案可能僅是以此手法逃稅案的「冰山一角」,類似的案情可能在基隆以外的其他關稅局也普遍存在。

————————————————————-

正派業者 生存大不易

〔記者林正智╱台北報導〕一家在台灣創立品牌的成衣業者指出,類似利用政府優惠措施進行逃漏稅的事情「早有耳聞」。

業者表示,對台灣多數遵守法令經營的正派業者而言,即便一樣能享受委外加工的優惠稅率,但是出口的布料從原料一直到後段加工的成本,仍遠高於中國的低成本地區,若加上稅基上的不對等,更是嚴重壓縮已經極為薄弱的毛利率,並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誘使不法業者鋌而走險。可以說,此事也只是整個紡織業經營困境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業者表示,除了中國的成衣,近年來不斷從韓國傾銷而來的產品,也對台灣業者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希望政府也能重視、協助解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