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尋求擺脫困境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一份最新報告建議,世界貿易組織要想擺脫困境,重現活力,就需要成員國政府加強政治投入,增加政府首腦和部長級會議的頻繁程度。

*最新報告出謀劃策*

這份題為《世貿組織未來》的報告,是由一個8人獨立專家小組編寫的,在世貿組織建立十周年之際,為步履艱難的世貿組織出謀劃策。

專家小組組長彼得﹒薩瑟蘭是第一屆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他在報告前言中說,世貿組織目前正處於其短暫歷史中的關鍵階段。

*世貿談判難達共識遭批評*

世貿組織共有148個成員,是國際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負責為全球貿易制定規則。然而,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在過去三輪會談中,1999年的西雅圖會議和2003年的坎昆會議這兩論會談,均以發展中和發達國家無法在農業等核心問題上的達成共識無果而終。

批評人士因此認為,世貿組織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經濟舞台,也解決不了世界主要經濟團體之間的利害衝突。2003年第五屆世貿部長級會談宣告破產後,當時的歐盟貿易專員拉米曾不滿地稱世貿組織是一個“中世紀”的組織,無法承擔通過談判達成貿易協定的重任。

*區域及雙邊貿易協定相互競爭*

世貿談判陷入困境的同時,各種地區性和雙邊貿易協定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世貿組織未來》報告卻認為,這些貿易協定通常是由政治議題來主導的,不會為推動自由貿易做貢獻。

報告還說,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歐盟和南部共同市場在內的貿易板塊,帶來了象“碗裡的意大利麵條”一樣複雜的利益競爭關係,並削弱了大家對世貿組織做為貿易談判渠道的信心。

*報告建議各國加強磋商*

星期一發表的題為《世貿組織未來》的最新報告說,世貿組織成員國首腦應該每五年召開一次特別會議,重申他們把世貿做為談判平台的承諾。同時,部長級會議也應該從眼下的每兩年一次,改為一年一次。

報告還建議成立一個最多由30個成員國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在世貿總幹事的領導下,每三個月或六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加強成員和世貿組織間的聯繫。報告還要求世貿組織的總幹事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不能只扮演國際發言人的角色。

*敦促調整修改規定*

眼下,世貿組織的決策需要各成員達成共識。理論上看,這是給了大國和小國、窮國和富國同樣的權利。但是最新報告認為,這種共識制存在使用過度之嫌。

報告敦促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修改規定,要求對那些得到普遍支持的議題提出反對的成員,以書面形式表達意見,提出理由,並要求理由要事關該成員的國家利益。

*希望引起世貿廣泛辯論*

這份最新報告是應世貿總幹事素帕猜的要求編寫的,本身沒有法律意義,目的是拋磚引玉,引起廣泛辯論。

專家小組除了第一任世貿總幹事薩瑟蘭以外,還包括著名經濟學家賈格迪什﹒巴格沃蒂和前巴西外長塞爾索﹒拉費爾等人。觀察人士說,他們的名望足以保證這份報告受到重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談美亞自由貿易前景(2)
外商採購回流,順帶推廣商務觀光
台貿易額創記錄
中國去年外貿達一兆一千五百四十七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