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官股銀行減半」任務艱鉅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陳水扁總統在去年10月宣示第2階段金融改革的「4大目標」,包括94年底前促成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以及官股金融機構由12家減為6家;95年底前則完成金控減半,並且至少促成1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市。

總統的這項宣示,外界稱之為「2次金改」,普遍表示認同。不過,由於時間並不充裕,業者與學者對於2次金改是否能如期完成,多持保留態度,尤其是94年底前就得完成的「官股金融機構由12家減為6家」及「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更有跳票的風險,連財政部長林全都直言:「官股銀行減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

對於2次金改,財政部決定採取「整併」及「釋股」雙管齊下的方式,財政部高層說明,所謂12家官股金融機構,是指台銀、土銀、中信局、合庫、兆豐金控、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彰銀、農銀、台灣企銀、僑銀及台開信託,要讓這12家金融機構在94年底前減為6家,最快、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釋股。

但是,以財政部目前所編列的釋股計畫,並無法讓官股金融機構在94年底前減半。

財政部國庫署官員指出,中央政府94年度計畫釋出台銀股權20%、土銀股權25%、中信局股權25%及合庫股權2%,4家官股銀行94年釋股預算高達541.46億元;但是,釋股之後,台銀官股股權降至80%、土銀及中信局降至75%、合庫則降至58%,都還是官股金融機構,性質並未改變。

至於政府93年度以前編列,但尚未執行的釋股預算,則包括釋出兆豐金0.68億股(約0.5% )及彰銀0.52億股(約1% ),此外,行政院開發基金94年度也計畫出清兆豐金股權5.93%,由於計畫釋出的股權都不高,即使完成釋股,也無法消除兆豐金與彰銀的官股色彩。

不過,財政部擬爭取立法院同意,配合彰銀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 ),全面釋出政府持有的20%彰銀股權,讓外資一舉取得40%以上的彰銀股權,如果計畫成功,則不僅可成功減少1家官股金融機構,還可達成「95年底前至少促成1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的目標。

另外,林全日前表示,僑銀的增資計畫已經成功,財政部將視僑銀董監事改選情況,及新的經營者入主後的表現,決定94年是否全面釋出僑銀股權,如果僑銀股權順利釋出,就可以再減少1家官股銀行。

開發基金原本持有僑銀股權約20%,僑銀增資後,開發基金持股降至11%,目前僑銀並未編入開發基金94年度的釋股計畫,加上僑銀董事長張兆順要求政府不要釋出僑銀股權,開發基金是否能在94年底前出清僑銀股權,也有變數。

況且,即使彰銀與僑銀釋股順利,市場上仍然還有10家官股銀行,離6家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除非財政部取得立法院同意,將台開信託、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台企銀等,也列入94年度的釋股計畫,否則,要達成94年底前官股銀行減半的目標,只有「整併」一途。

只是,相較於「釋股」,「整併」的難度更高,林全就不諱言:「官股銀行整併必須雙方都有意願,而非單方面意思,能否成功,還不知道。」

目前官股金融機構的整併,仍屬於放話的階段,如華南金一直對第一金表示好感,第一金卻向財政部表示,將先進行組織改造,2年內不談合併;事實上,官股金融機構整併的最大困難,是沒有1家願意成為被併的對象,未來只有政府強勢介入,才能促成官股銀行整併。

不論政府是否能在今年底前達成官股金融機構減半的目標,官股金融機構減少是必然的趨勢,以減為6家來看,財政部百分之百持股的台銀、土銀及中信局,應該都是在「留下來的名單中」,但未來土銀與中信局可能會進一步合併,財政部持股60%的合庫,也應該會留下來合併其他官股銀行。

至於彰銀、僑銀、台企銀及台開信託,財政部已擺明要出清持股,只是時機點的問題,比較特別的是農銀,由於負有政策任務,是否繼續維持官股銀行色彩,比較費思量。

金控方面,財政部的目標是將兆豐金、第一金及華南金的持股都出清,但94年底前可能來不及釋股,這些金控應會繼續維持官股色彩,未來再進一步釋股或整併,就如林全所言:「官股最終應全面退出市場。」

除了官股金融機構減半之外,94年底前要達成的目標還有「促成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目前國內銀行只有台銀的市占率達10%,還必須促成2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而要在1年內達到這項目標,似乎也只有整併一途了。

以存款市占率來看,超過5%的只有華南金、第一金及兆豐金,如果這3家金控能夠整併,或是合併其他民營金控、銀行,則市占率達到10%指日可待,但是,整併的難度實在相當高,是否能夠在94年底前完成,實在令人存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