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游內閣三年-論施政╱振衰起敝 游揆三年有成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在任最久的游內閣,昨日依照憲政慣例提出總辭,游院長形容已闖過十八銅人陣,劃下完美句點;不過,由於朝野高度對立,多項重要議案至今仍受阻,可謂最大遺憾。

由於唐飛、張俊雄等前兩任閣揆,任期皆不長,加上經歷核四停建案的嚴重挫敗,種種不利氣氛,使得三年前游錫堃出任閣揆時,外界並不看好;甚至上任即向立法院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覆議案,游內閣更是面臨嚴格的政治考驗。個性沈穩的游揆,步步為營。

從覆議成功奠基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互動過程的主體性與主動性,之後擘畫的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內容雖以整合現行建設計畫為主,但透過強力行銷與集中資源等作法,民眾漸感受政府戮力興革的誠意與決心,政經局勢也趨穩定。

面對朝小野大的國會生態,掌握行政資源的游內閣,猶能與立法部門較量;但在推動基層金融改革過程,民進黨政府卻遭逢地方勢力的反撲,使得游揆在2002年底請辭,政局生波;之後在陳總統親赴官邸慰留成功,並暫緩激進改革措施後暫告落幕。

游內閣的國發計畫,無論是大型的建設或交通計畫,或是地域性的文化產業,其中隱含的戰略意涵,即希望深入扎根地方,鞏固執政版圖;不過,農漁會改革失利,乃至若干建設引來地方的兩極意見,也點出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政府,不擅地方經營。

這或許無法在短短三、四年間立竿見影,也因此,去年立委選舉,綠軍雖挾著總統勝選優勢,但還是落敗;兼任民進黨全國競選委員會主委的游揆即自動表示願負起一切責任,而預示游內閣的即將結束。

看經濟數字,在這三年,游內閣確實已將台灣振衰起敝,但對於兩岸過度熾熱的經貿往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安全瓣角色,經濟成長恰好反映可能的危機;尤其,當台灣愈來愈依賴中國,政府雖喊出全球化佈局,但實際政策仍不夠有效到位,使得台灣至今仍無法走出中國軍事壓迫、經濟吸納的統戰陰霾。

另方面,游內閣曾楬櫫正名台灣等確立台灣主體性的政策,以及推動政黨法、黨產條例、組織改造等政治法案,至今仍面臨國會的嚴重阻力,這也是下任閣揆無法迴避的任務;游內閣雖劃下階段性的句點,不過,台灣仍處於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要「國家走入常軌,邁向太平盛世」,還有待相當的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