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謝長廷︰內閣將微調改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黃明裕、蘇永耀、林雅麗專訪) 台灣新任閣揆高雄市長謝長廷昨日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將是「微調」改組方向,維持政黨合作空間,但年底將參選縣市長的政務官並不適合留在內閣;未來施政主軸將強化治安與公益等層面,對黨產等爭議性政治議題,則列政策後位,待社會形成共識才推動。

以下為專訪紀要。

閣員 先理念再人選
 總統說未講過 鼓勵政務官參選

問:內閣改組的思考邏輯為何?

答:我對閣員的期待是「先理念、再人選、看意願」,也就是先確立內閣的任務是要做什麼,再依此方向去找人,最後才會徵詢對方有無意願,也就是「文的要找孔明,武的是張飛」,不要剛好相反。在這兩天,以及二月一日行政院會召開臨時院會時,我會陸續講清楚施政理念,讓閣員們都可以了解。所以,這兩天我不打算動,內閣人選將不會底定。這幾天許多報派的人事並不正確。

截至目前,只確定法務部長陳定南、人事行政局長李逸洋等將離開內閣,但我認為,「如確定今年底要參選縣市長的政務官,並不適合繼續留任內閣」。而政院三長中,我還未與副院長葉菊蘭談過,據了解「她應該有自己的規劃」。秘書長方面,我希望能找一位「具協調能力的重量級人士」,尤其要進行政黨協商,也不能是「鬥雞」式的人。

針對鼓勵政務官參選縣市長的說法,我特別向總統求證,「總統說他根本沒有這樣說」,那是陳定南要參選,行政院送了書面報告來報備而已,怎麼出去了就變成總統要政務官多去參選?現在媒體點很多人要參選,大多是炒作,並非事實,我還要實際去了解。

對於部分有爭議的政務官,我認為還要再予以觀察,就好像我在高雄市的民調也曾跌落谷底,但最後也有所爬升,至於這觀察期要多久,我想半年的時間,也就是立法院的一個會期,應已足夠。

問:代理高雄市長者是否確定為陳其邁?

答:「我確實已經在週一晚上和他談過」,未來的市府團隊我建議先穩定,然後求發展,許多局處長應會全力協助。

問:根據您的佈局,這波內閣改組的幅度如何?

答:首先,留任或新任的閣員,應要讓外界覺得有能力與有新意,但因政府改造部會整併與政黨合作等考量,改組幅度將不會太大,應是微調。倘若國、親兩黨合併,新的在野黨在國會過半,那我組閣雖合法但有爭議。現在,民進黨是國會最大黨,陳總統依法任命我組閣,沒有任何問題,具有正當性。

對政黨合作,縱然二月一日前沒什麼突破,但不會就此切斷,「因此部分職位會暫時不調動,待朝野有變化,留下日後政黨合作的可能性」,五月時再來看看。對於政黨和解,應要耐心以對,相對政治鬥爭,或許只是相互罵一罵,但政治和解是要規劃設計,是相當複雜的政治工程,所以要比政治鬥爭更需耐性。基於和解與共生,我是不會放棄政黨合作的可能。

問:針對政黨合作,如何看待國民黨與親民黨?

答:理論上兩者應要等距,或有人認為從意識形態角度,認為國民黨有本土派而與民進黨相近,但許多國家經驗顯示,通常都是最大黨與第三大黨進行合作,因為第二大黨總想取而代之,所以,日本的自民黨就不會去與民主黨合作,因為這對執政黨將是代價最小。

意識形態並非最大的問題,但另方面,民進黨也不排除與國民黨的合作。當社會都支持和解的大氣氛形成,政黨合作便水到渠成,畢竟這對個別政黨與選票都是有幫助的。未來與在野黨協商也將是常態,協商平台很多,包括:黨對黨、黨團對黨團、行政院與立法院,都不排除與在野黨意見溝通,並捨異求同。

施政 優先做好治安
 跨部會因應 提至國家安全位階

問:您強調溝通與對話的概念,在野方面也有所期待,未來如何展現在施政作為?

答:我在高雄已經達八年了,這次北上組閣,社會在好奇兩天後,很可能明天就開始罵我,甚至連宋七力事情也都拿出來講(笑),但過了兩天,總要讓我做一點事情;對外界的期待,我一定會非常珍惜。

我目前最想突破的就是治安問題,因為政府有讓人民免於恐懼的自由,如果這些事情無法解決,人民如何安居樂業?人民無法安心,政局又要如何安定?像電話詐騙案件因牽涉到電信、法務、警察,甚至兩岸事務,所以,我在高雄市便為此整合許多部門。

所以,未來行政院在治安作為,在程序上將強化跨部會因應,並成立專案小組,「提高至國家安全的位階」;要加強治安,其實不光是警力提升,警力素質也很重要,例如過去解嚴後一、兩年,因為警力不足,將很多警總人力歸給警察管,以致那段時間的警察素質是不夠的,現在因為週休二日,使得輪值警力變少,也是未來要面對的問題。

對於游內閣,我必須強調,游院長大方向做得很不錯,在財經方面數字成長也都表現出來,我未來要做的,不是去改變這個方向或速度,財經當然要繼續走,但國家藍圖猶如「等邊三角形」,除經濟發展,另外兩個邊分別為社會公益與福利,以及永續經營與環保等,這也要與財經齊頭並進,否則國家發展便會出現變形。

尤其,現在經濟發展過程已帶來社會治安、永續經營,與人文的問題,甚至素養與教養的問題,這些改革都要加以並進;我的施政重點即在於此,並非去修改主流,這如同老子所謂的「去剩、去奢、去泰」,當一棵大樹主幹長出來,旁邊應要隨時加以修剪,「維護主流的成長」,所以,我基本上並沒有要修正游內閣的方向。

法案 先推無爭議者
 涉高度意識形態 將放掉不硬上

問:您將施政重心放在治安與公益,那對有關正名、黨產等政治性議題,是否持續推動?

答:我認為施政不該涉入高度意識形態,要將其放掉,意識形態應讓其留在立法院,或民間社團,以及社會運動,這部分與施政要分開,否則政府推動政務將做不來;「行政部門要做的是一百人走一步的問題」,而像前總統李登輝等,則要處理「一個人要走一百步的問題」,是要啟動並帶動社會進步。

這幾年我都列席行政院會,一些重大爭議性法案若硬是拿出去,不是無法通過,就是被砍得面目全非,因此未來若有重大爭議性法案,未協商前行政院不會推出去,我將會先推動沒有爭議的法案,重大民生法案也要協商,然後再從中找出順序來推動,具政治性且高度爭議性的法案,明知不會成功的就不必為表態而拿出去。

所以,包括正名等,不能動用國家資源去做這些運動,而是要等到國家成熟到一個階段後才有辦法推行;政府要做的時機應是在形成共識後,國家正名運動如此,至於個別行政機關或國營事業正名,應要個別為之,並讓社會知道,哪一個機構或機關如果沒有正名,會在國際上造成不當情況,使民眾充分了解,不是一律有中國的都去掉,否則會有大問題。

問:您將高雄打造為海洋城市,對政府改造原擬設「海洋委員會」,可能因為陸委會的復活而遭刪除,您的看法為何?

答:我認為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改很重要,至於外界有人主張退輔會或科技委員會的存在,可以進一步討論;但海洋委員會也很重要,尤其,相較退輔會是在照顧年邁者,海洋委員會則是著眼未來;因此,若能將現有十三部、四會的部會總數的限制提高,應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問:六千多億元的軍購預算如何處理?這也是屬於爭議性的政治議題嗎?

答:軍購問題如有時間急迫性,那就該加速協商;對不同的意見,行政部門應要加強論述,從國家處境、對美關係,乃至過去軍購經驗等進行說明,我有信心新一屆的國會應會加以支持,或許在金額方面會有所刪減;我認為軍購案可以透過政黨協商方式處理,甚至更高層次的協商。

尤其,當國、親兩黨也曾說過支持軍購,因此通過政黨的共同表態,應可解決歧見,更何況,國、親兩黨過去最為重視國家、軍人,軍購預算是否浪費當然可以討論,老蔣時代也有很多軍購,這與台獨有什麼關係?所以應讓人民知道,軍購是過去的承諾,如為內部問題違約,或違背承諾也不好。

組閣 這兩天被告知
 如果有不同意見 會向總統表達

問:陳總統找您組閣,對於兩人互動您的看法如何?

答:陳總統在去年底曾與我交換對未來政局的看法,包括黨的發展、財經問題的想法;由於過去幾任閣揆都有秘書長的歷練,所以,一度我以為將任總統府秘書長,加上總統的考慮很重要,他要對政黨合作表達善意,不能先塞滿民進黨自己的人,因此先要保留空間;同時也要顧慮游揆的感受,因此所有的人事才從週二開始動,「包括我接任閣揆也是在這兩天才被告知」。

在與總統的互動上,有關兩岸、外交、國防、憲政等議題都是國家元首職權,作為行政院長便是擔負執行工作。在其他施政議題,我會向總統報告,或許彼此會有不同意見,但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就連我與太太或子女都有不同意見,何況與總統是兩個個體。有歧見不代表嚴重的政治問題,假裝沒事才有問題。

因此,我如果有不同意見,就會向總統表達,如果總統堅持而我最後接受,那就變成我的意見,必須加以負責,不能賴給總統,否則就應拒絕或不要再做這個位子。一個哲學是下面敢講,上面願聽。

我認為目前的憲法是「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總統負政治全責,但行政院長事事請示總統也不適合,在一定範圍,內閣也應該要自負責任。未來閣揆能否放手一搏,也要做了才知道,但我對總統交付的事情有信心做好,只是做法上總統不一定欣賞,這還需要總統包容,意見不同是正常,如說一樣那是虛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