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創造與其他國家簽自貿協定環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真翊台北特稿)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六日將出席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會議,在政治優先的國際現實下,即使連賑災這樣的會議台灣都遭到排擠,遑論由北京主導的東亞經濟體。立法院副院長江丙坤指出,台灣必須創造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的環境,避免遭到邊緣化。

去年十一月,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 (FTA),計劃在二0一0年取消會員國間關稅,加速貿易自由化及區域整合,成立東南亞國協共同體,創造出一個擁有二十億人口的全球最大貿易區。在中國主導「東協十加一」的架構下,納入日本、南韓的「十加三」架構也在緩慢成形,台灣卻始終與此無緣。

無論是「十加一」或「十加三」,這個在東亞地區緩步擴張的經濟實體,都少不了中國大陸的主導介入。在中國一貫打壓排擠下,台灣很難參與這個組織運作。

為此,台灣政府決定透過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遭到的邊緣化。

曾經極力推動台灣與新加坡簽訂FTA的立法院副院長江丙坤,五日在台北舉行的「第三個中國:東亞自由貿易區座談會」指出,二000年台灣與新加坡簽訂FTA的準備工作已近尾聲,當時希望藉新加坡作為前哨站,逐一與東協十國簽訂FTA,但最後因為台灣的名稱問題而未成功。

江丙坤透露,前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曾經當面向他表示,新加坡願意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架構下與台灣簽訂FTA,但是台灣不願意用參與WTO的「台澎金馬關稅領域」或簡稱「Chinese Taipei」簽訂,堅持要用「中華民國」或「台灣」,最終台星雙邊FTA破局。

對於二000年未能與新加坡簽署FTA,江丙坤感慨地說:「台灣錯失了保持競爭優勢的大好機會」。他強調,在中國高度打壓下,台灣必須為其他國家創造與台灣簽訂FTA的無壓力環境,否則沒有國家願意冒著政治與經濟風險,為台灣得罪中國。

將以財經背景進駐立法院的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李紀珠表示,因為名稱因素而放棄與新加坡簽訂FTA「令人不敢相信」。她說,當年中國還未成為東協會員國,台灣放棄了機會,如今中國已進入東協,以後台灣要再爭取與東協國家簽訂FTA恐怕難上加難。

李紀珠直言,台灣難以忽略中國崛起的事實。一方面是因為,跳開東亞經濟體與美、日簽訂FTA「困難重重」,二方面是因為,即使與美、日簽訂FTA,台灣也無法承受被東亞區域貿易實體孤立的經濟損傷。

對此,同樣是新科財經立委的賴士葆指出,中國今年將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體,台灣如果務實地「站在巨人肩膀上」,短、長期都是有利的。反之,如果無法化解兩岸政治僵局,台灣反而會因為中國打壓逐漸失去國際舞台,面臨路越走越窄的邊緣化困境。

雖然政府部門一再強調,台灣擁有良好的經貿實力做後盾,不會在國際舞台上缺席,但是學者專家提醒,邊緣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台灣必須持續提升競爭優勢,改善兩岸關係,否則難以面對被邊緣化的壓力。940105



相關新聞
台尼FTA 可望明年簽署
智利日本同意就自由貿易協定展開初步協商
台外交部:中國與東協簽署FTA 圖謀台灣邊緣化
專家:部份經濟體被忽略 FTA機制有檢討空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