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時社論指中國在拉美活動恐危及台灣邦交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六日專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在社論中提醒美國注意中國在其後院的活動,並指台灣在拉丁美洲的外交關係可能因為中國在該區域的貿易投資而受到影響。

  華盛頓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拉丁美洲擁有重要的天然資源,北京很有興趣,拉美大部分的能源公司為國有,商業和外交關係盤根錯節。中國拉攏跟拉美各國政府的關係,確保其能源供應,最終可能會削減對美國的出口,也可能會對美國的盟邦台灣造成不利影響。

  社論指出,北京大力經營拉美關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十一月訪問該區域時,中國企業跟巴西能源業「巴西石油」簽署了金額可達十一億七千萬美元的輸油管線融資意向書,也和阿根廷簽了十年期投資二百億美元的意向書,主要項目是在能源資源,但也包括了運輸能源的基礎建設,例如鐵路網。這項投資似乎附加了外交上的條件,胡錦濤和阿根廷總統基西納提到互相支持對方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台灣有明顯的意涵。

  華時指出,中國的統計顯示,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間中國和拉美地區貿易增加百分之六百,二○○○至○三年又成長一倍,二○○三年拉美對中國享有三十三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未能與由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組成的南錐關稅聯盟(Mercosur)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巴拉圭長久以來與台灣有聯盟關係,並不承認中國的主權;台灣則回報予相當規模的經濟援助。不過以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投資,部分台灣的邦交關係可能會受到衝擊。

  這篇社論表示,拉丁美洲和中國的貿易及其他關係是務實的,中國方面可耕地越來越少,需要拉美出口的糧食和其他物資;拉美領導人則對美國和歐洲的農業補貼措施感到挫折,將中國視為較開放的替代市場。美國應為中國被認為是比美國更開放的市場感到羞愧。然而,拉丁美洲對於與崛起中的中國的關係也有一些恐懼。中國在全球與該區域有貿易競爭關係;中國向拉美進口的多半是原料,但輸出到該區域的則是科技之類的產品。

  社論指出,布希政府目前的重點放在反恐、反核子擴散等其他緊急的外交事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應該密切注意中國在美國後院的活動,加強努力擴大美國與拉美的貿易關係。

相關新聞
IBM結合科技大廠斥資19億美元在紐約設晶片廠
高縣查獲中國女子以觀光之名來台非法打工
梅婷主演《玻璃婚》 不懼与蔣雯麗對比
南韓「悲傷戀歌」登場 台港都有意購買版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