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胡錦濤擴權﹐老百姓維權

林保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8日訊】過去的一年﹐政治焦點是在九月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前後。老百姓進行維護自身權益的抗爭﹐胡錦濤則是開展擴大自己權力的鬥爭。

中共十六大以後﹐胡錦濤提出「以民為本」與「新三民主義」口號﹐推行所謂「新政」﹐中國老百姓也借這個機會進行維護自己權益的抗爭﹐因為江澤民集團十三年來的統治已經把中國引入貧富非常懸殊﹐社會極端不公的困境。胡錦濤也正是借此提出「新政」來收買民心。

但是胡錦濤後勁乏力﹐因為他的新政只是花拳繡腿﹐沒有實質的內容。孫志剛案﹑孫大午案﹑寶馬撞車案﹐甚至「南方都市報」案等﹐在群起洶湧下當局似乎做了不同程度的讓步。但是也引起特權集團的反彈。人們把讓步不徹底看作是江澤民在作怪﹐例如劉荻案﹐沒有全怪胡錦濤。胡也企圖利用周正毅案來反腐敗﹐打開上海幫的缺口﹐但是在江澤民強行介入下﹐本來並無反腐決心的胡錦濤也就半途而廢﹐甚至幫拆遷戶打官司的律師鄭恩寵被判三年徒刑。

固然江澤民的影響力的確還在作祟﹐但也是胡錦濤本性使然。因為有些人產生美麗的誤會﹐胡錦濤也就利用這種輿論籠絡人心﹐並在逐漸挖了江澤民的「軍腳」以後﹐四中全會不動聲色的逼走了江澤民﹐江「自動」辭去軍委主席職務。在胡錦濤贏得輿論同情﹐權力逐漸鞏固﹐有些人對他有更大期待時﹐卻翻臉不認人﹐大捕異議人士﹐特別是網絡異議人士。

這種情節﹐其實人們記憶猶新。這也說明中共的所謂「改革開放」﹐它的流氓本質並沒有改變﹐善良的人們就往往中招。

我們看看﹐毛澤東逝世與文革結束以後﹐因為「凡是派」的華國鋒掌權﹐鄧小平遲遲不能復出﹐當時西單民主牆的輿論充滿對他的同情與聲援。但是鄧小平一掌權﹐華國鋒下台﹐這些輿論已經失去利用價值﹐而他們對自由民主的繼續追求危害到中共的統治特權﹐所以鄧小平立即掉轉槍頭﹐在七○年代末期逮捕大批參與民主牆的民運人士﹐重判十到十五年絕不手軟。

一九九七年二月鄧小平逝世﹐九月中共召開十五大﹐江澤民權力進一步鞏固﹐有人也對他寄以期望。第二年春天出現若干寬鬆現象﹐被誤為「北京之春」﹐中國一些異議人士出來組織民主黨﹐中共製造出允許登記的假象﹐結果在各省市的民主黨都出來籌組以後被一網打盡﹐為首者也是重判十幾年徒刑﹐與鄧小平不遑多讓。第二年江澤民再扼殺法輪功﹐不但判刑﹐還要他們的命。

現在輪到胡錦濤了。他在今年九月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後﹐做了些甚麼﹖概括來說大致有三點﹕

一﹐提拔嫡系幹部。首先解決省部級幹部﹐所以一批省市自治區領導人大調動。有人統計﹐中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中,胡系人馬佔了二十個正省部級的位。另外,十五名擔任過多年副部級職務的團派幹部,正等著隨時接任各省部一把手的位置。這些年輕的省部級團派,為胡錦濤全面接掌黨權﹑政權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更妙的是﹐竟然有三個省長是一連三任的蘇州市委書記而形成「蘇州幫」﹐莫非要與「上海幫」別苗頭乎﹖

二﹐首輪軍隊調動。江澤民九月離開中央軍委主席職務﹐胡錦濤就進行軍隊高級將領的調動。最重要的是將蘭州軍區政委劉永治調中央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這是掌控軍隊意識形態的重要部門﹐江澤民任主席時就一直由心腹掌控總政。另外﹐北京軍區參謀長常萬全擢升為瀋陽軍區司令員﹔常萬全在蘭州軍區司令部擔任作戰部參謀開始﹐到二○○二年一月升任蘭州軍區參謀長﹔二○○三年十二月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劉﹑常二人都有蘭州背景﹐或者同胡錦濤的蘭州背景有一定關係。

三﹐大捕異議人士。其中主要針對網絡作家﹐這是因為在中共嚴密監控下﹐網絡還有若干空間是中共難以堵死的﹐雖然有甚麼「金盾工程」。據獨立中文作家筆會獄中作家委員會的不完整統計﹐現在在中國的獄中作家有四十七位﹐而大部分是二○○二年胡錦濤掌權後被捕的。他們有些在傳統媒體被剝奪了發言權後﹐必然往網絡發展。十一月﹐詩人兼新聞工作者師濤在湖南被捕﹐罪名是老套的洩露國家機密。十二月﹐中共更在北京抓捕著名的異議作家劉曉波與余傑﹐還有獨立知識分子張祖樺﹐後來又再抓上海的顧則徐。接著又抓了「中國改革」雜誌主筆陳敏(笑蜀)。雖然除了師濤﹐其他在問話後已被釋放﹐但是警告與「蒐集罪證」的意圖非常明顯﹐因此不排斥還有大逮捕行動。

胡錦濤重用嫡系是擴權行動﹐抓人則是「維權」﹐同民間的維護權益不一樣﹐他是「維護權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社會的矛盾已經激化﹐每天平均有二十萬人的上訪隊伍聚集在北京﹔而在全國﹐根據二○○三年的統計﹐每天平均發生一百六十次騷亂﹐由此可見一斑了。十月在重慶萬州的四萬人暴動與四川漢源十萬人暴動﹐並且一度挾持胡錦濤親信﹑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給胡錦濤敲響了警鐘。消息再封鎖﹐還是通過網絡傳遍海內外。中國現在不缺陳勝﹑吳廣﹐以及三百六十年前甲申年的李自成﹑張獻忠﹐缺的是不依附權貴而與李自成相結合的知識分子李巖﹐這才是胡錦濤要向獨立知識分子開刀的原因。

最近中國掀起有關「公共知識分子」的話題。今年九月《南方人物週刊》評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五十人」。評選的主要標準,包括「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簡單說,就是不當御用文人。入圍的有茅於軾、吳敬璉、溫鐵軍、張五常、郎鹹平、汪丁丁﹑張思之、江平、袁偉時、朱學勤、秦暉、丁東、謝泳﹑杜維明、徐友漁﹑劉軍寧﹑李銀河、鄭也夫﹑邵燕祥、北島、李敖、龍應台、王朔、廖冰兄、崔健、高耀潔、金庸、戴煌、盧躍剛、胡舒立﹑林行止、王怡等等。他們涵括中港台﹐但是有些過去是﹐現在不是﹔有些獨立於小權貴﹐卻依附更大的權貴﹐例如向中共諂媚﹐甚至為六四屠殺叫好。但是即使如此﹐黨報還是對公共知識分子進行批判。中宣部十一月還向媒體發出指令,將焦國標、余傑、李銳、茅於軾、王怡及姚立法等六人列入禁止報導名單。到後來﹐禁止還不夠而是乾脆抓人了。應該相信﹐被抓的才是中共最害怕的公共知識分子。

由於至今還看不出胡錦濤有進行政治改革的意願﹐他甚至在四中全會上要中共向最專制的北韓與古巴學習他們對媒體的箝制﹐並且認為蘇聯解體及東歐劇變的罪魁禍首是公開化和自由化,要引以為鑑。所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媒體紛紛指出中國知識分子的冬天又來臨了。至於這個冬天有多冷﹐人們拭目以待。

也由於過去大半年中共的宏觀調控收效不大﹐所以累積起來的經濟問題還難以化解﹐貧富分化還在擴大﹐社會不公繼續加深﹐因此社會衝突還會繼續發生與發展。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能源的持續緊張與原材料的短缺﹐對中國經濟發展會產生何種影響值得關注﹔而腐敗激起的民憤與金融黑洞繼續發展﹐也會導致危機的爆發。在對外關係上﹐中共的軍事擴張將加劇與美國﹑日本的緊張關係﹐民族主義「雙刃劍」的效應將繼續擴大。因此在知識分子面臨寒冷冬天的時候﹐中共統治集團在新的一年更要面對前景不明的酷冷日子。

──原載《爭鳴》(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林保華:跳出竹籬笆 守根愛台灣
中國異議作家曹長靑 台灣首次新書發表會
林保華:台立委選舉 配票扭曲民意
林保華:政治版圖基本不變,台灣政局仍然混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