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力支持印度:醫療領域廣泛合作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 (亞洲時報 撰文/Priyanka Bhardwaj) 印度和美國在醫療領域展開形式多樣的合作,互相促進醫療業的發展。雙方的合作包括:印度向美國病人提供費用低、品質高的治療服務;印度向美國輸出合資格護士,彌補美國護士短缺的不足;美國向印度外包醫療工作,例如醫療轉錄等。

印度預期美國對護士的需求正與日俱增,估計需求量超過25萬名。印度護士在美國工作的待遇包括:年薪45000美元到65000 美元, 獲得申請綠卡的資格,津貼與美國本土護士一樣,包括每週3天工作制。

美國參議院正在考慮通過一種新的W簽證,允許短期工作者進入美國,參加國內人手短缺的工作。該計劃是美國為加強邊境監管,而推行的移民改革的其中一部分。提出簽發新的工作簽證種類的,是共和黨參議員科恩(John Cornyn)和凱爾(Jon Kyl), 7月19日,他們把全面的移民法案提交美國參議院進行討論。

印度也正在考慮實施新的簽證政策,向歐洲和美國的病人簽發為期一年的簽證,鼓勵他們前來印度,尋求費用低、質量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也考慮簽發更長的簽證,照顧那些需要護老服務和長期護理的病人,該計劃更具長期效益。

印度護士將從兩方面獲益:不像H1-B簽證那樣讓持有者擁有居留權,W簽證要求外國工作者在兩年後返回原籍國家,重新申請簽證,這讓印度護士有足夠時間在海外尋找更好的機會。美國多家組織,如“國際護士交流”組織等,一直在推動政府立法,讓護士更容易地獲得簽證。

在最近一次訪問中,邁阿密“傑克遜紀念醫療中心”的麥肯尼醫生說, “我們已鎖定印度為目標,因為我們需要輸入像印度護士那樣,受過訓練和教育、對工作有熱誠的護士,印度的護士更加積極和理智。”

呼叫中心和商業流程外包,一般是在成本效應的驅動下,改變工作的地點以節省成本。不同的是,美國對護士的大量需求,是受到國內供求因素的影響,此服務是内包,而非外包。

為了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印度的政府資助或私立大學,每年大量培養出的醫生和護士高達2萬到3萬人,當中許多人希望在西方國家就業。每年護士的畢業人數,幾乎是上世紀90年代時期的三倍。

為了獲得在美國工作的資格,印度的護士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考試、篩選考試和面試。被錄取後,錄取醫院或就業安排機構,一般會承擔申請人的綠卡或簽證、以及法律上的費用。超過4萬名印度醫生在美國工作表現良好,他們給美國政府留下的良好印象,有助聘請過程順利進行。

印度一直致力推動醫療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推動醫療旅遊計劃。基於西方國家對外包業務的強烈反應,印度總理辛格在最近的訪美行程中說到, “外包業務是雙向得益的,正如美國的外包業務幫助了印度企業,同時也推動了美國公司的發展一樣。在全球經濟的激烈競爭下,事實就是,外包業務降低了美國企業的成本,使這些企業不但在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更具競爭力。”

印度政府視醫療保健為發展性產業,有助擴大稅收和提升客戶利益,例如進口醫療設備等。印度的醫療保健業總值170億美元,佔印度國民生產總值的4%,並且每年以10%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到2012年,印度的醫療保健業估計達到60億美元。 “印度工業聯盟”和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聯合研究發現,到2012年, 印度每年在醫療旅遊業的收益將多於20億美元。 “像資訊科技一樣,醫療旅遊業將為印度創造數百萬個就業職位,並為印度賺取鉅額外匯。”報告說。

到印度就醫的病人也可以節省相當多的費用,通常比國內費用少20%。在印度的一流醫院,心臟外科手術的平均費用是6千美元,據稱,成功率達到98.5%,大多數醫生都具有國外實踐經驗。在英國,開心手術的費用是2萬多美元,美國是4萬多美元。

在印度,補一隻牙的費用是10美元,而在美國是300美元。而且,在印度做手術,不需要等候排期。在英國,一些常見的疾病,如白內障和心臟手術,需要排期等候差不多一年,許多情況嚴重的病人,熬不過排期等候的時間。另外,在治療中選擇性地使用生命科學療法(Ayurveda)和靈氣(Reiki)療法,在印度也相當受歡迎。

在徳里南部經營牙科診所的辛格醫生(Jagmeet Singh)說, “我已經與旅行社取得聯繫,這些旅行社通常在歐洲和英國都設有分部。現在,旅客可以在途中,選擇到我的診所作短暫停留,以接受治療,旅遊行程是刻意安排的。”毫無疑問,辛格醫生利用從中賺取的收益,不斷提升其診所的級別,與國際標準接軌。

然而,不久前印度出現了幾宗投訴,譴責印度的私立醫院變成了無良商業機構。營銷管理層接管了醫院,他們不但為醫生設立收入目標,並向他們提供可觀的佣金。

越來越多接受心臟治療的病人對醫療服務表示不滿。其中有幾位病人投訴,他們必須重複進行多次的血管造影術,之後才進行昂貴的血管成形術和分流手術,但後來發現,根本不需要進行這些程序。一名病人最近起訴一家頗有名氣的醫院,控告該醫院為他進行了一次昂貴的心臟治療,後來同一家醫院的報告顯示,病人的心臟並無異常。印度鋼鐵部部長巴世旺(Ram Vilas Paswan)7月由於輕微心臟病發作,在一家著名的心臟醫院接受治療,但他對該醫院的治療感到不滿。專家建議,外國病人最好先進行病情診斷,再到印度的醫院接受治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亞震災罹難逾三萬人  全球紛出錢出力救災
接生2萬嬰兒 魚池之母走了
與死神賽跑…美日歐盟救援隊挺進
新加坡政府與民間派醫療救災隊赴南亞災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