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10月14日訊】

**法商Thomson第三季銷售衰退17%

全球最大的DVD燒錄片和數位機頂盒品牌法國湯姆森公司公佈,第三季的營業額為15.4億歐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7%,反映出6月出售電視顯像管事業部之後,因而導致營收縮減。湯姆森正在進行企業轉型,將從綜合性電子產品製造商,轉變為服務廣電業和電影片廠的專業公司。

**走路姿勢辨別程式 手機防竊新科技

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科技,利用生物認證技術,辨認手機或是筆記型電腦使用者的走路姿態,可以防止設備遭竊。研究人員表示,在機器內安裝一種感應器,會以3D的形式登錄並且記憶使用者的身體動作,辨認可靠程度達到九成,如果機器無法辨認走路姿勢,會要求用戶提供密碼,如果使用者輸入的密碼錯誤,機器將自動鎖住。這項技術也可以使用在智慧卡、手提箱、武器和其他裝置。

**英國石油斥鉅資 與美印開發能源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將和印度第二大煉油廠印度斯坦石油共同投資3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新的煉油廠,並且將投資22億美元,準備在未來15年內,將位於美國的天然氣田產量提高兩倍。英國石油也準備和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合作,希望在中國市場取得立足點,以取得更廣大的石油來源。

**BMW旗下美國設計中心 出現離職潮

德國BMW汽車公司在美國加州的設計中心DesignworkUSA,在過去兩年期間有多達10%的設計師和經理人辭職或是跳槽。公司不願對大規模辭職的原因發表評論,僅宣稱高階主管沒有一人離職,人事異動的幅度有限,而且公司今年預期可以創下歷年來獲利最佳紀錄。根據瞭解,這家設計公司不僅為母公司BMW提供服務,也接受來自德商Adidas和芬蘭Nokia的設計訂單。

**歐洲9月汽車銷售再度走高

歐洲汽車製造業協會表示,歐洲9月汽車銷售量從8月的141萬輛增加到144萬輛,成長1.9%,是過去4個月以來第3度成長,不過今年1到9月的總銷售比去年同期減少0.1%,成為1千180萬輛。其中以德、法兩國的買氣最旺,大眾集團 在歐洲市場的銷售成長6.3%,市佔率也由17.7%上升到18.5%,日本豐田汽車在歐洲的銷售增加3.2%,市佔率也由5.1%上升到5.2%。

**美需求下降 原油汽油跌落兩個月低點

美國公佈石油庫存量上升100萬桶,創下七週以來首度上升記錄,成為3.06億桶,數據也顯示美國不論是石油進口量或是石油產量都同步增加,因此目前並沒有石油短缺的情況,供給足以滿足目前市場需求,所以原油和汽油價格同步下跌,紛紛創下近兩個月以來的低點。

**美9月進口物價達15年最大漲幅

由於颶風侵襲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造成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使得美國今年9月的進口物價上揚2.3%,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創下1990年9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如果不包含石油因素,9月份的進口物價漲幅為1.2%。

**油價高漲 美國8月貿易赤字擴大

美國商務部公佈,8月份的進口增加1.8%達到1千672億美元,出口增加1.7%成為1千082億美元,雙雙創下新高,貿易赤字擴大到590億美元,位居歷史第三高,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刷新紀錄來到185億美元。專家認為,燃料支出增加,加上美國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未來幾個月的進口成長幅度,仍然會大於出口。

**中國明年經濟成長預估達8.9%

中國社會科學院表示,預估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9.4%,明年可能減緩到8.9%;今年的通貨膨漲率將成長1.9%,明年為2.1%;今年的貿易出超可能達到940億美元,不過明年可能會萎縮到820億美元。

**中國醫藥系統成為腐敗重災區

大陸的醫藥系統已經成為腐敗的重大災區,根據官方的資料,中國的藥品業為了賄賂醫務人員,每年花費7億7千2百萬元人民幣作為購買藥品的回扣,大約佔藥品業全年稅收的16%。為了回收行賄的成本,藥品業採取抬高價格、逃避財務監督、偷稅逃稅等方式來侵吞醫療保險金,同時也加重了病患的經濟負擔。

**雷曼調高今年中港台GDP預測值

雷曼兄弟指出,由於亞洲國家的經濟轉強,因此調高香港、台灣和中國今年的GDP預測值。其中香港從6%上調到6.3%,台灣從3.1%調高為3.3%,中國則是從9%調升到9.2%。雷曼指出,中國的銀行業、資本市場和匯率制度的改革,都處於關鍵時刻,不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過度供給的問題更加嚴重,可能會增加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中國餐飲新百強 5台資企業上榜

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大陸餐飲業最新一百強名單,其中有5家台資企業上榜,分別是德克士西餐廳、上海仙蹤林、上海上島咖啡、蘇州迪歐餐廳以及北京永和大王。2004年中國前一百大餐飲業的營業額將近53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27%,占中國餐飲業零售額的7.2%。

**台灣最佳標竿企業 台積電稱冠

台灣天下雜誌發表「2005年台灣最佳標竿企業調查」指出,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的第一名為台灣積體電路,第2到第10名分別是鴻海精密、聯發科技、華碩電腦、奇美實業、宏碁、台塑石化、友達光電、中國鋼鐵以及宏達國際電子。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科技廠商仍是企業家心中最重要的產業,而聲望最高的產業則是車輛業。

**樂金電子擬擴展商用空調設備

華爾街日報報導,韓國樂金電子將擴大生產產業和商用空調設備,預期2010年的空調系統營收,至少將達到70億美元。樂金電子將在27個國家拓展行銷據點和訓練中心,研發人力也將從1千人擴編到2008年的2千人。去年樂金電子家用冷氣機的銷售金額達到21億美元,市占率為20%。

**三星獲利連跌4季 訴訟賠3億美元

由於芯片和液晶顯示器價格走跌,三星電子第3季的營收只有成長1.4%,達到14.5兆韓元,淨利下滑了30%,成為1.9兆韓元,連續第4季衰退。其中半導體的獲利滑落33%,液晶產品增加30%,電訊部門下跌10%。至於在美國的反托辣斯訴訟案,三星電子則坦承和同業共謀壟斷全球的芯片價格,因此將支付3億美元的罰款,創下美國有史以來金額第二大的反托辣斯罰款。

**日本參院通過郵政改革法案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視為核心法案的郵政民營化法案,12號在參議院表決通過。日本郵政公社大約擁有2萬5千個郵局,總資產高達350兆日圓,相當於3兆1千億美元,正式員工超過26萬名。日本郵政公社將在2007年10月解散,並且成立控股公司,切割為窗口公司、郵政事業公司、郵政儲蓄銀行和郵政保險公司四個事業體。預計在2017年9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私有化。

**豐田汽車召回16萬輛油電混合車

豐田汽車公司將召回在美國和日本銷售的16萬輛Prius油電混合車,主要是因為相關軟體可能造成汽車熄火。雖然沒有安全的顧慮,不過可能因此導致暫停銷售。Prius是美國最搶手的油電混合車,有許多消費者等了6個月到1年才獲得交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月三十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月三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月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月五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