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勞緊箍咒 逼紡織業出走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

台灣多家紡織業者指出,若政府對於外勞政策再維持現行的作法,而不願有所調整,則再過3~5年後,他們都將面臨關廠歇業,或是全數外移的壓力,屆時將會帶來更多台灣勞工失業的問題,政府實在不應輕忽該項問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嚴重性。

由於憂心外勞政策不斷緊縮,將對國內製造業,甚至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國內16個紡織相關公會日前在絲織公會領銜下,大動作聯名去函給行政院長謝長廷與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希望政府能夠停止目前各項持續緊縮外籍勞工的政策,留一條生路給有心留在台灣投資、發展的製造業。

紡織同業,將展開大動作

領銜發起該項活動的絲織公會並強調,若在近期仍未獲得政府正面回應,公會將再進一步結合勞方的力量,展開更大動作的活動,希望喚起政府的注意。

緊縮外勞,形成投資障礙

絲織公會理事長、也是國內織布大廠偉全實業總經理陳建柱指出,企業經營是看遠景,只有在沒有疑慮的前提下,業者才會願意再投資,可是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但實際作為上卻不斷採取更加緊縮的外勞政策,結果只會造成投資障礙,讓基層勞工較多的企業,不敢在台灣繼續設廠。

陳建柱分析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數字說,台灣84年~89年失業率都處於1.79%~2.99%之間的低檔水位,但89年政黨輪替,陳菊擔任勞委會主委後,開始祭出調高外勞就業安定費,並逐年縮減製造業外勞配額等多項措施,但這些政策卻讓台灣失業率不降反升,隔年(90年 )失業率即跳升至4.57%,今年1~7月的平均失業率也達4.17%,顯示新政府的外勞緊縮政策讓國內勞工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

缺人外移,失業更加嚴重

陳建柱更用自己經營的偉全實業為例做說明,該公司在台灣的總員工數約為220人上下,其中160人為本國勞工,60人為外勞,所佔比率約為27%,但依據目前政府最新發佈的每年縮減15%之規定,估算最快4年後,該公司就無法繼續從事生產工作,一旦該公司在欠缺運作需求最基層勞力的情況下,迫不得已必須關廠時,其他技術性與行政性的160名本地勞工勢必將隨之失業。

陳建柱強調,他並不願聘請外勞,事實上,加上各種費用後,外勞的薪資水準與本國勞工相去不遠,但問題是,工廠裡較為粗重、低下以及大夜班的工作,實在無法找到本地勞工來做,以前幾天該公司應徵兩名原住民負責包裝工作為例,幾天後,這兩名原住民勞工就以工作過重為由而離職,那就遑論其他污水處理、環境清潔等更低下的工作。

被迫關廠,業者百般無奈

而一家堅持在台灣生產、不願到中國投資設廠的織布業者也呼應陳建柱的說法,他表示,在感情上還是想繼續在台灣經營下去,可是按照政府現行的措施,他在3年後也迫不得已必須關廠因應,雖然他經營的這家織布廠目前沒有任何銀行負債,員工的退休準備金也夠,關廠只是不用再對台灣社會有所貢獻,但是一旦關廠後,還是會有超過100名員工要失業,而其背後卻連帶有超過100個的家庭立即會有生計問題,因此政府應該深思這些問題,不應只從選票作為決策的考量。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