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癥結(2)

標籤:

【大紀元10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2005年10月16日華盛頓報導)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多種措施挽救萎靡不振的中國股市。一些關心中國資本市場的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對於資本市場的過份保護以及政治因素的干預,是中國資本市場無法有效運作的原因所在。

在亞洲協會主辦的這個有關中國金融市場的年會上,幾位與會者都看到中國資本市場背後有過多政治因素的干預。中國股市在選擇上市公司時的標準是政治大於市場因素。海問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趙謙進而提到中國政府在管理股市時的根本顧慮是恐怕放開後會導致社會不穩定。趙謙進說:“政府針對股市採用的一切措施都著眼於維護社會穩定。政府在保護市場和投資者方面做過了頭,反而是低估了市場的智慧。在採用錯誤方法的同時,政府還在不斷地發出這樣的錯誤訊號:市場後面有我們頂著;你們身後有我們護著。”趙謙認為,只有在政府改變思維方式後,中國股市才可能再往前進。

*中國股市管理非市場經濟方式*

伽利略全球顧問公司的夏皮羅認為,中國政府在管理股市方面搞的不是市場經濟。他甚至不認為短期內政府會在這方面有所改觀。夏皮羅說,中國官方喜歡這樣行事。政府把98%的資金放在銀行業,並對銀行業加以控制。政府不必依靠市場,不必去經歷市場週期帶來的痛苦和不穩定。

夏皮羅說,官方看來不會放棄這種控制方式。除了要保持穩定,從表象上看,似乎在過去的15到20年裡,政府裡的這夥人把經濟搞得還不錯。夏皮羅說,人們即便有疑問,但是看到確實不少人兜裡有錢了,周圍的環境漂亮了,基礎設施也建好了。雖然這不是市場經濟的行事方式,但是要就結果進行辯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會使管理者更加堅信自己的方式,更不願意改變。

*中資公司紛紛進香港股市*

因此,中國一些被堵在場外的業績優良公司紛紛投向海外,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去試身手,促成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興旺。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全球金融共同主管派瑞.諾布爾在香港生活過多年。他親眼目睹中資企業怎樣成為香港股市的支柱。

諾布爾說:“中國有好的股市,就是香港股市。而中國內地的管理和香港的管理大相逕庭。拿我們律師事務所做為例子看,1990年的時候,我們的客戶中只有10%是和中國沾邊的。而現在,我們95%的客戶是中國大陸相關公司。”

但是香港證券市場並不是中國所有投資者的理想投資場所。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副總裁華一說,香港股市肯定是中國最好的。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卻無法到那裏去投資。所以,政府只能建立自己的股市。

華一說,鑒於中國股市的現狀,好的公司都跑到了香港,作為以中國大陸為基地的券商,像國泰君安這樣的公司當然希望這些好公司能夠回到大陸股市。但是華一說,國內市場狀況維持不變,那些公司是不會回來的:“如果沒有優質的投資理念,沒有任何法律框架,也沒有像樣的估價的話,我想那些公司是不願意回來的。”

相關新聞
中國股市的癥結(1)
台北股市開低走低 終場下跌79.19點
邱毅:吳乃仁疑為股市禿鷹案有力人士
曾蔭權施政報告乏新意  港股暴跌323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