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學者:明年中前歐盟對中國武器解禁機率不大

標籤: ,

【大紀元10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八日專電)數位歐洲學者今天表示,中國為使歐盟的武器禁運早日解禁,積極對歐盟進行遊說,一旦遊說成功,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將加劇,不過目前看來,明年中前解禁的可能性不大;台灣前行政院秘書長劉世芳則呼籲歐盟正視中國武力擴張對亞太地區安全的威脅,主張對中國的禁運應該繼續下去。

由歐盟亞洲事務研究院EIAS和英國「亞非學院」SOAS共同主辦的「台灣─中國兩岸關係:歐盟扮演什麼角色?」研討會,今天在倫敦舉行。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歐盟以中國嚴重違反人權,對中國採取武器禁運予以制裁,歐盟亞洲事務研究院研究員柏斯克Dr. Sebastian Bersick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在歐盟被熱烈討論,但中國在人權問題上沒有令歐盟滿意的表現,禁令也遲遲無法解除。目前法國與德國已表態主張解禁,但美國和日本堅決反對。

今年七月一日起英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半年,明年分別由奧地利和芬蘭出任主席,柏斯克預估,今年底前歐盟肯定不可能對中國解禁,明年中奧地利擔任歐盟主席期間,可能性也不大。

柏斯克說,歐盟二十五個會員國對中國問題都採取「一個中國」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要在歐盟有重大的外交突破「確有困難」。

另一位瑞典學者表示,中國積極在歐盟遊說,已成功的將台灣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一旦武器禁運的魔咒被解除,中國將取得來自歐盟的高科技,不僅可以反制美國,使用武力將更具信心,對台灣的威脅也進一步加劇。

這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指出,在兩岸關係上歐盟可以扮演的角色包括:一,藉由提高台灣的國際空間(例如支持台灣加入WHO),確保並合法化台灣目前的自治權;二,清楚表達一旦中國武力攻擊台灣,歐盟將與美國、日本、東協及澳洲等國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三,對兩岸議題應思考預防衝突與解決之道。

這位學者說,台灣政治分裂是造成台海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軍購法案延宕多年仍未能通過,就是一個明證。為了台灣人民的安全與福祉,台灣各政黨必須團結一致,對兩岸問題確實達成共識,對國際社會表達「台灣希望維持政治自主權」的清楚立場,而不是各政黨在國際社會「各自表述」,混淆國際視聽,如此將有助化解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

劉世芳則表示,中共武力擴張不僅對台灣,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都受到威脅,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凸顯它窮兵黷武的本質,台灣是亞洲新興的民主國家,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需要更多國際的支持,以維持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她建議,歐盟在兩岸問題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推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決策過程透明化,停止中國的武力擴張,協助兩岸維持現狀。

劉世芳期盼歐盟讓台灣的民主價值繼續保存,在國際社會不再被孤立。

相關新聞
日本將回收處理中國吉林遺留化學武器
反核人士:IAEA獲得和平獎是個不好笑的笑話
美國防部說明對台軍售是防禦性武器
艾拉巴迪:獲得和平獎加強他遏阻核擴散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