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聯追求小而美他山之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日訊】特派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陳水扁總統這次順利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受到的高規格接待,說明阿聯政府在兩岸問題上,逐漸尋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此一轉變與阿方體認國家發展定位,不是「大就是好」,像中國有時帶給其他國家,更多的是威脅。

這次總統及訪問團的接待,主要是由哈密德親王負責,他也是總統哈里發指定對台唯一窗口的負責人。哈密德今年6月密訪台灣,與台高層接觸時便說,他曾到中國訪問,但實際的感受與過去的認知有相當差距,哈密德甚至還以「財大氣粗」形容。

在邁向現代化國家之際,阿聯要成為一個政經大國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但以目前的富足情況,要追求作為一個「小而美」國家,卻非遙不可及的夢想。也因此,包括台灣、以色列、比利時、芬蘭、南韓等國家,都是阿聯想要交往與師法的對象。

這也說明在國際社會上,拳頭大小不是選擇朋友的唯一標準。相反地,當中國因為內部發展及對外擴張需求,大舉在全球各地爭奪油源,中國漸熾的野心,無論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威脅到其他國家現有利益。

其實,這次陳總統與友邦互動過程,也感受到這些邦交國元首對中國崛起的複雜心情。例如: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便質疑為何台商多到中國投資,而不願意來邦交國?尼加拉瓜總統博拉紐則說,為競爭美國市場,中美洲國家已深感中國經濟的威脅與壓力。

從阿聯的自我定位,台灣也應有所領悟。陳水扁總統此次提出「榮邦計畫」,必須要有宏觀視野;畢竟,對中國經貿依賴的結構性問題如未解,要積極落實新外交思維,不免事倍功半;政府與民間應協力將經貿籌碼放在「小而美」的國家,這才是能否突破中國對台外交封鎖的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