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擴大民間參與 市府將打造台北多元親水城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二日電)台北市政府推廣水域遊憩,大佳、大稻埕、關渡水岸河濱公園已完成設置活動碼頭,形塑整體遊河網路;迴異以往臭氣沖天的基隆河,市府挹注鉅額經費整治疏浚,今年並積極辦理龍舟賽、西式划船賽,未來宜更擴大民間參與,有效結合蘊藏民間無窮力量,共同打造台北多元親水城市。

從台北市教育局開始,鼓勵北市各級學校學生畢業前至少學會游泳,市府同步展開整體規劃,看得見的親水設施、比賽活動、水上交通動線,陸續顯現;為提倡台北水域遊憩活動,工務局長陳威仁說,市府已於基隆河大直橋闢建全長兩千三百公尺、寬度一百公尺的標準賽道,未來可供國際西式划船比賽使用,平時也可作為一般水上遊憩活動使用。

台北多處河濱公園景觀改善工程,已營造美輪美奐河景,同時提供作為水域遊憩活動場所;以今年為例,結合端午節,邀請台灣國內外隊伍參加龍舟賽、西式划船賽,除將大佳河濱美景介紹給國際友人,也讓台北水域遊憩多元休閒活動漸露曙光。

今年五月,交通部基隆港務局台北港分局召開「台北都會區藍色公路聯合審查會議」,決議由順風航業、台北航運、海天公司跨台北縣市經營航線;三家業者日前聯合首航,大稻埕到關渡、八里、淡水老街藍色公路交通動線成形,更有民營業者提出申請,盼進一步營運兩百五十人座水域遊憩觀光船舶。

即使市府挹注鉅額經費整治疏浚基隆河,市議員賴素如、吳世正實地會勘,仍然發現承商堆置疏浚廢土、疏浚應有更好效率,避免淤塞阻礙航道,以利民營業者增加航運班次等,並增加市府與業者打造藍色公路、營造水域遊憩活動環境的用心與努力。

市長馬英九日前在議會專案報告「河川水質及水域遊憩問題」中曾提及,一條基隆河貫穿台北都會水泥叢林,回顧早年河岸兩旁的農墾、人文及商業活動,宛如母親般的默默奉獻,孕育一代傳承一代的夢想。

曾幾何時,經濟成長、人口增加,伴隨的污染日趨嚴重,河川與住民關係漠然;惟經過歷任市長及市府大力整治,包括基隆河中山橋至大橋段完成疏浚,並統籌規劃全線水域遊憩設施、景觀改善,重新顯現台北古往今來的重要意象,己指日可待。

市議員秦儷舫也認為,整體規劃親水設施的同時,宜有相關配套措施,例如,除了主要藍色公路動線網路、遊客上下船的碼頭、河濱公園設施與景觀,也應規劃商家、咖啡座、餐廳進駐,尤應開放多元項目水上遊憩活動,活絡產業等,搭配北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持續提升、嚴格稽查水域遊憩活動違規污染行為等,未來台北水域遊憩活動環境才值得期待。

市府整治基隆河有成,今年十月下旬並將召開跨局處會議,進一步具體研訂更多元的開放及活動計劃,如能規劃全面、常態開放水上休閒活動空間、舉辦多元水上活動同步提升水上運動選手競技水準、適度開放水上休閒產業商家進駐,有效結合蘊藏民間無窮力量,才能真正帶動台北水域遊憩觀光產業大步開展、打造台北成為多元親水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