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抹片檢驗正常卻罹癌 議員要求調查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二十一日電)今年五月,葉姓民眾參加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的子宮頸抹片巡迴篩檢,檢驗結果為「正常」;到了六月底,葉姓民眾搭乘捷運時,卻突然大出血,經北醫檢驗,赫然發現已是子宮頸癌二期。台北市議員林奕華今天召開記者會,要求市府衛生局調查,是否有檢驗疏失或判讀錯誤情形。

正接受化療的葉姓民眾現身記者會前還不斷嘔吐,她表示,這兩年分別參加大安健康服務中心與婦幼衛生中心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兩次檢驗結果都是正常;六月底檢驗出子宮頸癌時,簡直晴天霹靂,讓她既懊惱又覺得莫名其妙,懷疑相同情形是否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林奕華說,經詢問一些婦產科醫師,都認為葉姓民眾病情絕非短期內發生,至少有六年以上病史,且觀察癌細胞蔓延情況,抹片檢查不太可能無法檢驗出來;她質疑,抹片檢查正確度多高?篩檢採樣是否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判讀是否出現問題?

出席記者會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部主任余堅忍指出,抹片檢查無法檢驗出子宮頸癌的機率大約兩成,包括子宮頸萎縮、內縮、移位、抹片標示不良、登錄失誤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抹片檢查準確度。

他表示,根據葉姓民眾案例判斷,第一次檢驗因採樣細胞太少,判讀程度僅「尚可」,診斷結果是「細胞正常」;第二次檢驗因採樣中血液太多,判讀程度也僅「尚可」,診斷結果發現細胞出現「發炎性變化」,但「無惡性細胞發現」,按照一般情況,醫師應在內診時告知民眾,三個月內須回院複診。

余堅忍說,葉姓民眾過去曾剖腹生產,可能造成子宮頸內縮,使檢體僅採集到掉落的壞死或發炎細胞,因此採樣中有太多血液本身可能就是警訊。葉姓民眾的林姓姪子立即質疑,檢驗單位提供的篩檢報告根本沒有詳細判讀內容,僅標示「正常」,一般民眾如何得知還需要進一步篩檢?

林奕華指出,政府宣導子宮頸癌防治政策時,並未提醒民眾抹片檢查仍有誤差存在,易讓民眾誤以為只要定期抹片檢查正常,即可高枕無憂,其實,若搭配人類上皮乳突病毒(HPV)檢驗,子宮頸癌篩檢準確率才能達到九成。

林奕華要求衛生局詳細調查這次案例,未來也應在篩檢報告中註明詳細判讀結果,讓受檢民眾確實了解篩檢結果,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