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榮:搖搖欲墜的亞洲專制三角的再一次修補

——就胡錦濤朝鮮、越南之行想到的

武振榮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訊】今天雅虎網上刊登了胡錦濤在10末11月初訪問朝鮮和越南的消息,我對這個事件的其他部份並不關心,譬如說胡錦濤的訪問是不是想同亞洲專制三角中的哥兒們討論甚麼,要達到甚麼樣的結果等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哥兒們意識到了他們的日子所剩不多就是問題的關鍵,因此在以前的時間中曾經各自為陣的他們需要攜手合作就很自然,好像一夥人在一艘將要沉下去的船上需要把自己捆綁在一起一樣。正因為我是這樣看問題的,所以就不同意某些人所說的這是胡錦濤「本來面目的大暴露」的話,其實,我們只要對20世紀的專制主義人物有了足夠的瞭解,就不存在胡錦濤的「本來面目」問題,所以從胡錦濤上台以來,我沒有作過他的「本來面目」的研究,在今天他「坐穩」了的時候,就更用不著談論它。

20世紀人類民主化運動的第3波,把一個蘇聯和東歐的共產黨專政給一風吹了,在全世界範圍內,共產黨專政的國家只剩下了4個:中國、朝鮮、越南、古巴,而其中的3個都集中在亞洲,並且在亞洲的排列是以中國為中心組織成了一個中、越、朝連手的三角形,它維持了共產黨一黨專政在亞洲的存在,使亞洲在人類民主化的進程中大大地落伍了,變成一個十分可悲的洲。就這樣的現象看,孟德斯鳩在18世紀作出的「自由的歐洲和奴役的亞洲」的預言在20世紀末完全變成了「現實」。可不是嗎?在跨進21世紀門檻的時候,歐洲是「自由」的了(就是說已經沒有一個專制國家了),但是對比的看亞洲的「奴役」的繩索非但沒有被斬斷,而且好像還越來越「緊」了,難怪某些中國人在提到國家主席的名字時,說出了「胡緊套」(意思是把捆綁中國人的「繩索」“套緊」),如果說人的名字本身具有許多的意義,而其中的有些意義可以被歸之為潛意識的範圍的話,那麼「胡錦濤」這3個字中的潛藏的意義就可以被我們揭示出來。在一個需要解放、需要民主、需要自由的世紀中,想「套緊」繩索的人的行為就是反動的。在專制三角中,中國是一個特殊而又特別的國家,她有過1966年人民政治大解放運動的光榮傳統,也有著從此傳統而來的當權派迫不得已而進行的所謂「改革開放」,而越南只有其二,沒有其一;朝鮮兩者都缺乏,因此我認為要突破這個三角的最可行的戰略是從處於中心位置的中國打開缺口,而中國民運人士就是這一場戰鬥中的尖兵。一旦中國人民徹底結束了共產黨一黨專政,那麼,這個衝擊波在很短時間內就可能波及到越南和朝鮮,那時亞洲民主的曙光就會出現,全世界都會為之鼓舞。也許已經看到這個現象,才發生了胡的朝鮮、越南之行。

我認為今天亞洲的專制主義者攜手,於密室中策劃聯合對抗亞洲民主運動的計劃,這本來是預料中的事情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只是我們亞洲人民和中國人民以及民運人士如果對這樣的事件缺乏認識或者掉以輕心,那麼就不對了。亞洲人民的問題暫不涉及,單說中國人民和中國民運人士在新的情況下研究如何組織聯合行動,策劃全國性的民主運動這就是本文所關心的問題,不然我們即使把三角中的專制人物詛咒一千遍,也是惘然,到時候,胡的訪朝、訪越公告發表後,我們發表了洋洋萬言的批評文字,又能夠頂甚麼用呢?

就一般情況看,越南有民運人士卻沒有民主運動,也很少發生維權運動,而且根本缺乏這兩方面的傳統;朝鮮即沒有民運人士,也沒有民主運動,是一個民主上的「光板」,因此,要等到這兩個國家的民主變革走在中國前頭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發生了如阿富汗戰爭或軍事政變的意外事件)。中國就不同了,我們在39年前就有人民造反運動,在29年前有異議運動,在16年前有學生運動和市民運動,在今天又有一系列的維權運動,如此這般具有歷史傳統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可惜我們如何利用「優勢」,如何運用這筆「寶貴財富」,使之發揮充分作用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此,當我們在看到了亞洲的專制主義人物們聯合行動時,我們應該做甚麼?就是我所想到的。在這一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對我們應該怎樣作的問題進行討論,我只是說目前的局面促使我們應該以更加團結的方式和方法對抗之。

這篇文章說的「修補」有可能是「最後」的一次,因為人類進步的腳步不會在21世紀被幾個專制人物所阻擋!胡錦濤為了鞏固早已經被13億中國人唾棄了的專制制度而尋求來自朝鮮和越南幫助的行為是典型的飲鴆止渴,他在一個世襲的子承父業的國家中去討教,能有甚麼結果,不就是一清二楚的了嗎?為了掩蓋這一點,胡錦濤可以糊弄美國人說,我此行是說服朝鮮,要他們聽你們話,不破壞6方會談的成果,但是這樣的行為暴露自己和金正日穿連襠褲,又是弄巧成拙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刻,我才想起了黔驢伎窮這個成語,胡錦濤如果不是這個成語中的「黔驢」就不會急急忙忙地去修補這個搖搖欲墜的專政三角;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即使「修補」,它也免不了要散架!

2005-10-22(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武振榮:今春民主形勢之展望
武振榮:民主不能從零開始
專訪原部隊政治教官武振榮
武振榮:一字之差「89學運」或「89民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