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方產業》鳳山溪皮革廠 藉環保深耕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清華╱專題報導

高雄縣被視為高污染夕陽產業的皮革工業,從極盛時間的36家,經歷了嚴酷的市場競爭,與高環保標準的淬煉之下,如今存活下來的4家,但選擇根留台灣的鳳山溪皮革業者,改變自己向上提升,用更精緻的經營手法與理念開創新路,他們不只是追求利潤,更想當左鄰右舍的好鄰居。

皮革產業目前仍是南部7縣市產業群聚最集中的傳統產業,北起嘉義、台南,至高縣、屏東,鳳山溪沿著鳥松、大寮、鳳山等區域,更是台灣最集中的皮革加工區之一。由於鳥松一帶地下水井水質佳,加上氣候穩定,非常適合皮革處理,全盛時期在方圓不到3公里的鳳山溪沿岸區塊共開了36家皮革廠。

也因產業太過於集中,污染的情況也就格外明顯,大約在10年前國內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皮革廠成了台灣污染河川的眾矢之的,接著遇上產業外移中國的投資熱不斷加溫,選擇根留台灣,或外移中國,成了皮革業者無法迴避的抉擇。

高雄縣環保局表示,過去皮革產業根本沒有所謂「污水處理」考量,溪床明管、暗管林立,污水直接排入鳳山溪,乳白色的污水分不清那家在偷排,捉不勝捉,整條溪流水面幾乎是泛著一層浮油,經過環保局強力整頓、嚴格稽查,就業環境改變、以及市場嚴酷的競爭,鳳山溪沿岸皮革廠慢慢減少到只剩下4家。

有學者研究發現,台灣皮革工業雖然下游皮革廠大量外移至東南亞各國及中國等工資低廉的國家,但是所需要的皮料目前還是仰賴台灣的製革廠供應,近年來台灣皮革製品出口金額大量萎縮,但是皮料的出口金額比10年前卻成長了3倍之多,台灣皮革工業在世界上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研究顯示,台灣皮革工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產業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接近市場,具快速反應市場能力;以及進入障礙高,台灣潛在競爭者的威脅少。

目前鳳山溪緊存的皮革廠只剩下集福、福財、富欣及大新4家,為降低污染,工廠部份轉型為處理後段的皮革加工,從生皮到成品,每1張豬皮都要經過2、30道加工手續,他們至今還能在高處理成本的鳳山溪立足,全靠經驗累積及不斷精進的皮革加工技術。

集福�堅守家業�見證產業興衰

記者蔡清華╱專題報導

高雄縣被視為高污染夕陽產業的皮革工業,從極盛時期的36家,經歷了嚴酷的市場競爭,目前鳳山溪沿岸緊存的皮革廠只剩下集福、福財、富欣以及大新等4家,其中,規模最大的集福皮革廠,由蔡氏家族所經營,媽媽蔡最,帶領兒子蔡文志、蔡文津、女兒蔡梅桂一起堅守家族事業,卻也因此能完整見證了台灣皮革產業的起落與轉型。

蔡最表示,他們前前後後共花了1億5千萬元投資污水處理設備,污水廠樓高6層,比主體廠房大上3倍,她想用最實際的行動證明,皮革業在台灣不會被擊倒。

蔡最說,當時看到皮革廠同業1家家的出走,她們也曾陷入難以抉擇的兩難處境,但她想到丈夫過世了,孩子如果又得遠走他鄉,1家人搞成四分五裂,1年見不到幾次面,即使能賺再多的錢值得嗎?

她想,到中國投資也得花上1、2億元,還不如拿這些錢擴充投資環保設備,與其到對岸當個陌生人,不如留在台灣當鳥松人的好鄰居!

從民國87年到91年間大手筆的投資擴建污水處理廠,擴建成本不說,每個月光投入的污水處理成本就超過80萬元,工廠也必須改變製程,採用較低污染的皮革處理藥劑,成本是增加了。

由於環保成本提高,產品的單價當然也要反映成本,每張皮要比別人貴上10元以上,面對中國皮革市場的削價競爭,在國內污水處理成本、勞力成本居高不下,逼得皮革廠只能往提升品質的方向走,也正因為如此,今天他們才沒有被市場所淘汰。

過去,在中國靠著便宜勞力、低污染管制等優勢,走低價位競爭的皮革同業,近年來也都面臨對岸勞力成本提高,環保污染管制漸嚴格的變動壓力,當時選擇根留台灣的皮革業者,這時候反而顯得老神在在!

現在國內外知名運動品牌或是高級休閒鞋廠商,均是鳳山溪一帶僅存幾家皮革廠的忠實下游客戶,甚至也有來自歐洲高級皮衣、皮件工坊遠渡重洋的訂單。現在再回頭看看過去曲折的經營之路,這4家僅存的皮革廠證明唯有讓產業不斷升級,才能永續發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