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德:柏林牆的倒塌

——近代憲政演化

陳奎德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戈爾巴喬夫的新政以及波蘭團結工會的先例表明,蘇聯已經缺乏意願甚至也缺乏力量去干預東歐國家內部的變革和獨立傾向了,這就極大地鼓勵了這些國家人民的勇氣。

首先,是匈牙利自1986年起加快了經濟自由化進程,並且,它還拆除了與奧地利之間的邊界(警報)障礙。這是一個訊號,意味著東西歐之間的界限第一次鬆動。

1989年6月4日,中國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中國學生與市民的壯烈犧牲及中共的冷酷殘暴震驚了東歐,震驚了全球!人們對共產主義已經徹底絕望了。

就在同年8月,東德人獲准自由到匈牙利旅遊,很多旅客借此渠道進入西德駐匈牙利的大使館或領事館申請政治庇護。9月,匈牙利邊界完全開放,捷克斯洛伐克也緊隨其後配合,於是,小股人流彙成了洪流。三天之內竟有一萬兩千東德人湧向了西方。這是東德崩潰的開始!

1989年10月6日,東德慶祝「建國」40周年及其所謂「社會主義的勝利」;與此相對照,東德的防暴警察正同各個城市聲勢浩大的反政府示威民衆發生激烈衝突。這些抗議活動是由著名的反對派組織「新論壇」以及路德教會領導的。正當此時,戈爾巴喬夫抵達東柏林訪問,他告誡驚慌失措的東德首腦昂納克「只有抓緊時機進行改革才有出路」。10月16日,東德宣佈取消前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旅行限制。10月18日,昂納克被迫下臺並被軟禁。此後,東德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爆發了空前未有的更大的示威浪潮,要求民主化、新聞自由和真正的選舉。11月5日,一萬多東德人有的開汽車、有的坐火車、有的步行經捷克到達了西德。11月7日,東德民衆湧入西德的速度達到每小時120人,這些移民大都相對年輕,有技術,懂專業,東德實際上已出現國家動脈大出血!在此嚴峻形勢下,東德黨政領導集體辭職。嗣後,黨內改革派主掌了政權。

11月9日,東德被迫放棄了邊界管制,如春潮洶湧,數以萬計的東德人進入西柏林,歡欣雀躍的人們搗碎柏林牆,登上勃蘭登堡大門。從此,矗立了數十年的鐵幕的象徵——柏林牆倒塌了。它進入了歷史的煙塵之中。這一天,成了標誌共產主義失敗的歷史性日子!

東德的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民主轉型是與東西德的重新統一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它獲得了同胞的熱情聲援。

類似波蘭與匈牙利,東德的各政黨與組織於1989年12月8日召開了「圓桌會議」,與會的有德國統一社會黨(即共產黨,後更名為民主社會黨)、以前的民主黨派、「新論壇」和教會代表等。會議決定,於1990年5月6日舉行真正自由的人民議院選舉。

1990年1月28日,東德總理與「圓桌會議」各政黨與組織代表達成協定,選舉提前於1990年3月18日舉行;之前,參加「圓桌會議」的在野黨各派一名代表參加政府,而政府派一名部長參加「圓桌會議」;地方選舉仍於90年5月6日舉行。

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了40年來首次自由的人民議院選舉,主張統一的親西德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取得勝利,獲得40.8%,加上盟友共52%的選票,而原共產黨只得到16.4%選票。這一結果,不僅標誌著人們對共產主義的唾棄,也標誌著對東德的唾棄。於是,8月31日東西德簽署了統一協定,德國的統一已經勢在必行了。

1990年10月2日,兩德正式統一,原東德的疆域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版圖之中。經過40年的分離對峙後,一個統一的德國重新屹立在歐洲的心臟地帶。

德國的前面展現出一個強大而光輝的前景。然而與希特勒德國崛起時不同,這次它的鄰居們並沒有表示出恐懼與敵意。因為西德作為民主的西歐之一員,它對二戰的德國歷史有極深的懺悔,同時它也已經積累了40年的民主憲政經驗,並且構成了它的強固傳統了。各國希望統一的德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舞臺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轉自《觀察》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奎德:張季鸞-近代獨立報人
陳奎德:雅虎——雙手沾血
陳奎德:張君勱—憲政主義、民族主義、新儒家   三位一體
陳奎德: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