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B肝新藥陸續問世 量身訂做病人治療計畫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舊金山十四日電)口服B型肝炎藥物問世迄今,沒有人確知藥物能否促使病人的免疫系統消滅病毒;不過,研究證實,病人體內的B肝病毒數量愈低,愈能減少肝癌發生;未來一、二年內,新藥陸續上市,為病人量身訂做B肝治療計畫的時代即將來臨。

「美國肝病研究學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AASLD)」年會目前正在美國舊金山召開,這兩天的重頭戲就是由兩派學者辯論抗B肝病毒藥物與免疫調控是否有關。

B肝病毒感染的特性是既會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但又能與人體免疫系統相安無事;因此,有三到四成的B肝帶原者會有B肝病毒活動跡象,六到七成卻是健康帶原者,為何如此,仍有許多待解之處。

本次年會中,一派學者主張,口服抗病毒藥物與人體的免疫調控不相干,另一派學者卻認為,在投藥之前,醫師應該要評估病人的免疫反應。兩派各有證據支持,促使與會醫師深入思考不同病人適合不同藥物。

「干安能」是第一種口服B肝藥物,相關研究最多,從歐、亞到美國的臨床報告顯示,它的優點是在最短時間內降低最多的病毒量,缺點是連續使用一年後,B肝病毒突變率約四到六成,連續使用二年為三成八,三年為五成三,四年為六成七,使用愈久愈容易失效。

後續藥物包括「干適能」已在台灣上市,及在美國上市的Entecavir、明後年可能引進台灣的Telbivudine等同類型B肝新藥,也都訴求降低病毒數量的效果優異,導致病毒突變的百分比僅為個位數。

與會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治醫師許朝偉指出,過去的藥物有限,病人用藥失效時,別無選擇,但是隨著新藥的上市,醫師可替病人量身訂做治療計畫。

舉例來說,如果是青壯年的B肝病患,由於病毒與與免疫系統激烈交戰易發生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導致肝衰竭,最快時間迅速抑制病毒活動、且不易產生病毒突變的藥物為首選;反之,如果是老年病患的慢性B肝,對抑制病毒的速度要求可以放寬。

許朝偉並引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建仁今年發表於歐洲肝臟學會的報告指出,病人體內B肝病毒含量的上升與形成肝癌的風險增加相關,所以B肝帶原者應每三到六個月檢查肝功能,一旦發現病毒有活動跡象,應持續追蹤或治療,以免肝癌在無聲無息中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