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系列報導(十)

馬拉威13年來最大糧荒 五百萬人沒飯吃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1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特稿)世界糧食計畫組織(WFP)警告,人口一千二百萬的非洲中南部國家馬拉威,正遭逢一九九二年以來的最大糧食危機,如果國際社會未能立即提供大量的糧食援助,馬拉威近一半人口明年四月農作物收成之前將沒有飯吃,馬拉威總統莫泰加隨後也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災難狀態。

饑荒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從首都里郎威到北部大城姆祖祖,再從姆祖祖到南部商業城布蘭岱,繞了將近一千五百公里,沿途看到的都是略帶綠意的高地平原,一些小鎮的市場也有糧食和鮮魚販售,而在姆祖祖市集上,小攤販們擺著蔬菜、水果、玉米甚至零食向來往民眾兜售。

記者所見到的景況和WFP形容的情境似乎有很大的差距,心中感到大惑不解之際,在姆祖祖台灣醫療團團部,正巧遇上前來請求糧食援助的當地村落小酋長席吉尼(Wayinga Sigini),才稍微解開了心中的一團迷惑。

席吉尼表示,記者看到市場生機蓬勃景象並非實情。他說,沒有錯,市場上都有各種主食可買,但問題是,這些糧食都是被鄰近國家如坦尚尼亞、尚比亞或主宰馬拉威經濟的印度商人囤積,從十一月到隔年二月雨季來臨季節,在市場最缺糧食的時候再以高出三倍以上的價格出售。

即然可預見供需不平衡,為何村民們不事先儲存足夠的糧食呢?席吉尼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痛苦的地方,因為,許多馬拉威人都是過著有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為了今天的溫飽,村民們只好將收成的玉米或其它儲糧,忍痛以較好的價格賣給那些商人,這樣才有錢維持基本的家計需求。

每當糧荒來臨,最快的解決方法當然是透過地方或中央政府尋求協助,對此問題,席吉尼表示,向上級單位反映也是徒勞無功,馬拉威的生存發展只能靠國際社會援助。

在首都里郎威遇見馬拉威農業暨糧食安全部長穆薩(Uladi B. Mussa)時,穆薩向記者表示,馬拉威玉米主食需求量為二百一十萬公噸,但二○○四年到二○○五年的產量只有一百二十萬公噸,如果以其它糧食如甘薯或穀類作物替代,馬拉威仍短缺四十萬公噸的玉米。

馬拉威農業暨糧食安全部長穆薩 (左)在台灣大使館舉辦的餐會上表示,馬拉威短缺四十萬公噸的玉米,亟需國際社會伸援拯救五百萬饑民。台灣已提供三十萬美元援款協助馬拉威。//中央社

糧荒情況比南部人口集中區不嚴重的馬拉威中北部鄉村居民,無錢購買糧食下,三餐只能靠採集尚未成熟的芒果充饑。//中央社

穆薩指出,從今年六月到九月,政府已分配二萬二千二百一十三公噸的玉米給全國一百萬災民,但也只達到人道援助需求量的百分之五十五而已,而從各地回報的災情顯示,許多地方原本一公斤十五美分的玉米,售價卻在短短的幾個月飆升到三十美分。

這種價位雖然對其它國家來說不是很高,但對四分之三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的馬拉威,卻是非常沈重的負擔,尤其在雨季來臨之前,栽種玉米所需的肥料公訂價格,也從一袋馬拉威幣九百五十夸加 (約七點四美元)飆漲到三千五百夸加,對三餐不繼的農民無異是雪上加霜。

穆薩表示,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能力購買玉米和肥料,這說明需要糧食援助的人數,將遠超過政府原先的評估。

他指出,馬拉威的糧食危機已到緊要的關頭,如果國際援助機構不及時伸出援手,五百萬人將面臨饑饉,數萬人因饑餓而死亡。

穆薩說,馬拉威人知道天助自助者的道理,政府也從不同管道募集到七千萬夸加的全國糧食基金,但在目前的階段,馬拉威仍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

根據馬拉威衛生部的資料,僅八月就有一千名以上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被送往醫院救治,全國七十六處營養復原單位,被送來的人數也從災荒前的百分之十五增加到現在的百分之四十一。

馬拉威衛生部長恩塔巴 (Heherwick Ntaba)指出,糧食短缺受創最重的首先是兒童,全國約百分之四十八的五歲以下兒童,因長期營養不良而阻礙發育,在這些兒童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是愛滋病帶原者,如今又碰到大饑荒,不只衝擊到兒童,營養不良更會降低這些兒童的免疫系統能力,這將使政府各項計畫受到嚴重挫敗。

世界糧食計畫組織非南地區主任胡金斯 (MikeHuggins)表示,從海外運糧到馬拉威需時四個月,目前國際社會能做的就是緊急提供現金,讓馬拉威有能力就地購糧,不過到明年四月玉米收成之前仍短少七千萬夸加以上。

在馬拉威政府、國際援助和其它非政府組織的大力呼籲下,與馬拉威擁有四十年邦誼的台灣,駐馬拉威大使莊訓鎧緊急向外交部反映實況後,台灣政府已提撥三十萬美元援款,適時反揮了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人道關懷。

相關新聞
台灣玉米增產計畫有效  緩和馬拉威糧荒壓力
英夫婦耗時42年 將後院建成舉世聞名的綠洲
專家推薦搭機前吃這種水果 讓飛行更舒適
為什麼有些人不喝酒也會醉? 專家解析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