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需求軍力均增長引日擔心

【大紀元11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歌籃2005年11月20日東京報導)中國去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世界第二大石油與電力消費國以來,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引起了國際間廣泛議論。

星期六,在日本和台灣的學者於東京舉辦的第8屆亞太發展座談會上,日本軍事評論員、拓殖大學客席教授江鈿謙介展示了幾個圖表,顯示以石油換算天然氣消費量,中國從2000年消費7億6800萬噸石油開始,在目前經濟發展的速度下,今後每10年的石油消費增長總量約為7億噸。江鈿分析說,由於中國1993年起已成為石油進口國,90天的石油儲備目標也只有大部份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水力、核能發電的能力對龐大的需求來說都很有限,所以確保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和運輸路線安全成為中國至關重要的國策,中國的外交和軍事正在圍繞著這一重大國策鋪墊。

*日專家:中國實際軍費開支已居世界第二*

江鈿說:“雖然佔中國進口石油8成5的非洲和中東油輪航線與占日本進口石油9成的中東油輪航線基本相同,但在該航線上日本幾乎不存在敵對國家,而中國卻面臨著許多潛在危險。”他說,波斯灣有印度;印尼領海有馬六甲、巽他和龍目海峽;南海有越南和主權有爭議的南沙群島;再通過台灣海峽油輪才能抵達中國。江鈿分析說,為了分散石油供應風險,中國致力多元化外交,尤其是利用非宗主國的優勢和反美霸權與非洲、中南美國家、伊朗接近,並在與近鄰石油國建立同盟友好關係外,加強主張東海和南海的主權與資源利用權。

他說,中國向反美同盟的伊朗出售核能技術和軍火;向巴西、智利等中南美國家增加投資。為抗衡印度,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軍備。同時中國的能源外交戰略還體現在今年1月完成了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灣擴建的第一期工程,該工程既與中國在緬甸漢依島建設的港灣設施一樣,具備作為中國海軍艦艇前沿基地的可能,相信也可作為中東和非洲石油的卸貨港。

江鈿分析說,中國左手鋪墊能源外交,右手加強軍事能力。中國實際的國防支出可能是人大公佈的3倍,在2001年就已與日本看齊,今年的實際費用可能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他說,俄羅斯與中國的聯合軍事演習,以色列出售給中國的新型軍備令中國軍隊現代化有了紮實的過程,使台灣和日本在統獨糾紛和東海資源糾紛中,處於令人憂慮的態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經簡訊
APEC部長會議籲與OPEC研商適應高油價措施
季禮顏科接任俄羅斯原子能源部長
工研院發表環保空調 預計一年後上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