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箱網養殖黃鰭鮪 明年可望量產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二十六日電)台灣大目鮪的捕撈量被縮減後,鮪魚養殖技術更顯重要,由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生物技術組與業界合作的黃鰭鮪箱網養殖,在技術上已達成熟階段,刻正努力促成明年量產的目標。

由於國際上對鮪魚資源的保護,鮪魚養殖成為國際趨勢,目前在國際上,日本有北方黑鮪的養殖,澳洲有南方黑鮪的養殖,地中海國家也進行黑鮪的養殖,日本在峇里島和巴拿馬則進行黃鰭鮪的箱網養殖技術開發,但目前尚未成功。

台灣是黃鰭鮪的大宗捕撈國,水產試驗所生物技術組三年前與業者合作,已成功的將捕撈到的黃鰭鮪幼魚群放養在海上箱網養殖,養成後魚體背部與腹肉脂肪含量均比野生魚提高五到十倍,肉呈鮮豔粉紅色,肉質比野生黃鰭鮪更佳,今年年初已舉辦成果發表會。

原本今年打算量產箱網養殖的黃鰭鮪,由於今年的風災重創在屏東縣琉球和車城沿海的黃鰭鮪箱網養殖區域,使得量產的腳步停了下來。

雖然真正展開黃鰭鮪箱網養殖是近三年的事,但幾年前,水產試驗所就在台灣西南沿海投擲十二組的中層浮魚礁,創造了豐富的漁場,黃鰭鮪是主要的聚集的魚種之一,漁民每年約可捕獲體重一公斤重的黃鰭鮪數萬尾,水產試驗所就利用這些中層人工浮魚礁聚集的黃鰭鮪進行箱網養殖技術的開發。

水產試驗所人員第一步成功的協助業者開發活魚的捕撈、運輸技術,將野生黃鰭鮪幼魚運到小琉球及車城沿岸海域的箱網進行養殖。

生物技術組組長陳紫瑛表示,配合飼料的調整,養成的黃鰭鮪可以比野生的黃鰭鮪肉質來得鮮美,肌肉中油脂的含量高,是生魚片的上好材料,估計每尾體重一公斤的幼魚,約值一百元,養殖二到三年後,可達二十到三十公斤的上市體重,價值約一萬元,可創造一百倍的產值。

除了成功的開發箱網養殖技術後,生物技術組人員也協助捕撈黃鰭鮪的漁民,活釣浮魚礁內的黃鰭鮪幼魚,供應箱網業者,以建立二者的互利關係,目前,水試所已確立海上釣獲及在船艙內蓄養小型黃鰭鮪技術,推廣漁民應用。

陳紫瑛表示,漁民小心捕獲沒有受傷、活力佳的活黃鰭鮪可以賣給箱網養殖業者養殖,價格會比一般漁獲物高,除了幫助漁民增加收入外,也幫助養殖業者開創黃鰭鮪養殖新產業。

目前,黃鰭鮪箱網養殖技術,正進入魚苗的培育階段,水產試驗所在所內培育種魚,進行魚苗的培育,這是箱網養殖技術突破的最大關鍵,一旦種苗培育成功,除了可以自行控制產量外,也不必靠野生的鮪魚幼苗,還可以將種苗賣到國際,台灣將不是只會捕不會保育的國家。

目前種苗培育技術的開發,陳紫瑛表示,就等種魚產卵,技術上應沒有問題,一旦成功,台灣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培育黃鰭鮪幼苗成功的國家。

陳紫瑛估計,黃鰭鮪要量產上市,明年以後應該可以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