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箱网养殖黄鳍鲔 明年可望量产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二十六日电)台湾大目鲔的捕捞量被缩减后,鲔鱼养殖技术更显重要,由农委会水产试验所生物技术组与业界合作的黄鳍鲔箱网养殖,在技术上已达成熟阶段,刻正努力促成明年量产的目标。

由于国际上对鲔鱼资源的保护,鲔鱼养殖成为国际趋势,目前在国际上,日本有北方黑鲔的养殖,澳洲有南方黑鲔的养殖,地中海国家也进行黑鲔的养殖,日本在峇里岛和巴拿马则进行黄鳍鲔的箱网养殖技术开发,但目前尚未成功。

台湾是黄鳍鲔的大宗捕捞国,水产试验所生物技术组三年前与业者合作,已成功的将捕捞到的黄鳍鲔幼鱼群放养在海上箱网养殖,养成后鱼体背部与腹肉脂肪含量均比野生鱼提高五到十倍,肉呈鲜艳粉红色,肉质比野生黄鳍鲔更佳,今年年初已举办成果发表会。

原本今年打算量产箱网养殖的黄鳍鲔,由于今年的风灾重创在屏东县琉球和车城沿海的黄鳍鲔箱网养殖区域,使得量产的脚步停了下来。

虽然真正展开黄鳍鲔箱网养殖是近三年的事,但几年前,水产试验所就在台湾西南沿海投掷十二组的中层浮鱼礁,创造了丰富的渔场,黄鳍鲔是主要的聚集的鱼种之一,渔民每年约可捕获体重一公斤重的黄鳍鲔数万尾,水产试验所就利用这些中层人工浮鱼礁聚集的黄鳍鲔进行箱网养殖技术的开发。

水产试验所人员第一步成功的协助业者开发活鱼的捕捞、运输技术,将野生黄鳍鲔幼鱼运到小琉球及车城沿岸海域的箱网进行养殖。

生物技术组组长陈紫瑛表示,配合饲料的调整,养成的黄鳍鲔可以比野生的黄鳍鲔肉质来得鲜美,肌肉中油脂的含量高,是生鱼片的上好材料,估计每尾体重一公斤的幼鱼,约值一百元,养殖二到三年后,可达二十到三十公斤的上市体重,价值约一万元,可创造一百倍的产值。

除了成功的开发箱网养殖技术后,生物技术组人员也协助捕捞黄鳍鲔的渔民,活钓浮鱼礁内的黄鳍鲔幼鱼,供应箱网业者,以建立二者的互利关系,目前,水试所已确立海上钓获及在船舱内蓄养小型黄鳍鲔技术,推广渔民应用。

陈紫瑛表示,渔民小心捕获没有受伤、活力佳的活黄鳍鲔可以卖给箱网养殖业者养殖,价格会比一般渔获物高,除了帮助渔民增加收入外,也帮助养殖业者开创黄鳍鲔养殖新产业。

目前,黄鳍鲔箱网养殖技术,正进入鱼苗的培育阶段,水产试验所在所内培育种鱼,进行鱼苗的培育,这是箱网养殖技术突破的最大关键,一旦种苗培育成功,除了可以自行控制产量外,也不必靠野生的鲔鱼幼苗,还可以将种苗卖到国际,台湾将不是只会捕不会保育的国家。

目前种苗培育技术的开发,陈紫瑛表示,就等种鱼产卵,技术上应没有问题,一旦成功,台湾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黄鳍鲔幼苗成功的国家。

陈紫瑛估计,黄鳍鲔要量产上市,明年以后应该可以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