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鱺高價值箱網養殖大發利市 近年爆紅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二十六日電)在台灣地區近幾年來急速竄紅的箱網養殖海鱺魚,被稱為新國民魚種,全台以屏東縣產量最高,澎湖的產能雖不及屏東縣,但卻是全台箱網養殖海鱺人工繁殖技術的先驅,一年平均產量二千五百噸,近五年來為澎湖地區創造可觀收益。這項水產養殖產業或可成為捕鮪業逐漸萎縮後的替代產業。

近日由於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對台灣採取明年大目鮪漁獲配額縮減策略,讓近幾年號稱台灣新國民魚種的海鱺魚,再度成為我國漁業的矚目焦點。

澎湖的箱網養殖海鱺魚,產量僅次於屏東縣,但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在十五年前發展至今相當成熟,除了澎湖當地小型養殖場外,部分台灣本島業者也專程選擇澎湖做為海鱺養殖基地,甚至目前為止也發展海鱺養殖身分證照化的專業品管,讓這項水產養殖產業走向,更為精緻化。

儘管如此,談到初期剛開始轉做箱網養殖的西嶼鄉蔡建盛、蔡建郎兄弟檔表示,剛開始在人工繁殖培養技術不成熟情況下,時常因為放養密度、水質、網具清洗、魚病防治、水文、颱風等狀況造成損失,當時真的慘澹經營,所幸已經克服許多問題,所以目前營運的情況相當穩定。

蔡建郎也指出,目前澎湖縣組成產銷組織,主要銷往台灣本島國內市場與日本、韓國,但國外市場因為交通輸運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克服。過去部分同業也是從傳統漁業轉作箱網養殖,但因早期前述的主客觀因素,導致漁民虧損連連所在多有。

到澎湖經營箱網養殖海鱺、龍膽石斑等經濟魚種的天和海洋開發創辦人劉天和,某次到挪威旅遊見到鮭魚養殖後,興起轉投資水產養殖的念頭,而選擇澎湖海域進行養殖。主要是因為澎湖擁有條件良好的海灣與穩定的水文,也同時因為有電子業的企業背景,後續在今年首度發表全國首創海鱺魚身分證明的證照品管制度,讓澎湖箱網養殖更具競爭力。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說,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海鱺含多脂高蛋白、優質的蛋白質與高度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降低血液膽固醇效果,魚肉中含有DHA,約一百克魚肉含有三二三至五0七毫克,為人體腦部所需的重要養分,另EPA每百克魚肉含二三0毫克以上,具抗凝血功能,含有豐富維生素E,因此,相較其他國家的鮭魚、鱈魚,競爭力十足。

澎湖水產種苗場長張國亮表示,海鱺又名軍曹魚,屬肉食性洄游魚類,一般最大體長近二公尺,體重可達六十八至七十公斤,一般成魚約八至十公斤,全世界溫、熱帶海域均可見其蹤跡,但目前世界年產量甚少,低於一萬公噸。

張國亮認為,澎湖地區應該利用地方優勢,佈局全球性市場。但因生產成本不穩定,售價無法降低,導致內外銷市場拓展不易,而造成生產成本最大變動因素就是活存率問題。而克服天災可藉由養殖材料工程開發,發展外海可沉式箱網養殖來解決水溫過低與網具遭受破壞問題。

張國亮指出,透過適當的中間育成可大幅提升海鱺養殖的經營效益,更可減少養殖的長期風險。另專業分工的效益才能彰顯,生產量才可望突破。該項中間育成工作,可由縣府所有的水產種苗繁殖場扮演火車頭角色。

台灣養殖海鱺是世界養殖之源頭,無論是日本琉球群島或是挪威養殖業者至東南亞投資養殖者,其種苗都是由澎湖縣最初所培育的種魚所延續。此點正是創意文化可以著墨之處,相對的,來自天然海域的黑鮪魚,總有一天資源終將枯竭。不只是黑鮪魚,其他如黃鰭鮪、大目鮪等也將面臨同樣的困境。

他說,如何推展創意休閒漁業,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近幾年澎湖利用政要參與活動,並以箱網養殖等產業配合融入觀光休閒度假觀光等都屬於漁業創意活動,更能吸引許多遊客專程到澎湖度假並進行體驗活動。

澎湖海鱺箱網養殖產業正處於關鍵發展階段,這一年來無論來自本地業者的努力或來自台灣財團的投入皆有目共睹,而目前我國捕大目鮪的漁業已在國際中受到牽制,因此,未來箱網養殖海鱺魚,或許可以替代大目鮪、黃鰭鮪和黑鮪魚等漁業轉型成為高經價價值的箱網養殖和通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