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難怎麼辦?聽眾各抒已見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敬2005年11月6日華盛頓報導報導)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目前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問題,勞動力市場的壓力造成大量人口失業、下崗或者就業不足。那麼,應當怎樣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呢?在這次聽眾信箱節目裡,讓我們來聽聽幾位聽眾朋友的看法。

*剩餘勞動力,工資被壓低*

浙江的吳先生說,由於中國勞動力大量剩餘,農民工和城市工人的利益都受到嚴重傷害:

「無論是農民工也好,城市的工人也好,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他們。比如東部地區,浙江、上海、江蘇南部這些製造業基地,外地的民工大量湧入,這些地方的勞動力大量剩餘,現在有些連最低工資標準也達不到,工資還不斷地往下壓,因為有的是人啊。」

*別限制勞務輸出*

江蘇的張先生認為,勞務輸出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中國政府應當大力提倡和支持,而不是加以限制:

「我認為,中國這個發展中的大國應該把剩餘勞動力向國外轉移,但是中國政府限制勞務輸出,這一點我不理解。中國本身沒有能力養活這麼多剩餘勞動力,同時又限制剩餘勞動力向發達國家輸出。」

湖南楊先生是這樣說的:

「現在既然有這麼多勞動力,應該准許中國的農民工到國外去,因為國外好像還有市場。過時的東西一定要放棄。」

*形勢嚴峻*

有專家說,近年來中國農村的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使得中國的就業壓力格外突出,即使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也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如此嚴峻的就業問題。按照有些專家的計算,中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可以吸收一百萬人就業,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九,大致可以增加九百萬人就業。但是,即使中國保持每年百分之九的高增長率,也要20多年才能吸收目前的剩餘勞動力,中國就業問題的嚴重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民辦工會,尊重人權*

江蘇的王先生呼籲中國政府尊重勞動力和人權。他說:

「我認為,首先要尊重勞動力,珍惜勞動力,這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就業的人勞累的不得了,沒有人來管,勞動力市場亂七八糟。如果把勞動力市場細化管理,遵守八小時工作制,那麼就業問題就容易解決了。現在糟蹋勞動力,不許老百姓成立工會,保障自己的權利,那還談甚麼尊重勞動力。還有,就是要尊重人權,把老百姓當人,不要當牛當馬。」

*鼓勵創業多修路*

江西的周先生說,政府應當鼓勵人們自己創業:

「有些大學生畢業以後,只想到就業,其實政府應當鼓勵他們去創業。政府應當拿出貸款,鼓勵大家去創業。不應當只想去找工作,應該創業,自己當老闆,解決很多人的就業問題。還有,農村很多道路很落後,中國有這麼多人力,國家應該出錢多修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國移民第二代教育薪資水準高於平均
拉攏婦女選票 黃敏惠提生育津貼等政策
台社福會:長期照顧制度 以本地人為優先
周錫瑋:台北縣重大工程不開放外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