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新視界更清晰

標籤:

【大紀元11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每年約有十萬人接受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患者在術後雖然視力改善,視覺品質卻仍無法與年輕時相比。醫師表示,這是因為老化後,水晶體「球面」像差改變,對比敏感度降低,才會在光線太亮或太暗時看不清楚。

不過,近年來醫界著手研發「非球面水晶體」,可提升眼睛聚焦能力及視覺對比,讓白內障病患術後視力變年輕。

三軍總醫院眼科張正忠醫師指出,眼睛的屈光問題除了民眾熟知的近視、遠視度數外,還有十%其實是所謂的晶體像差等問題。過去因為無法精準測量,因此老人家們雖然裝上了人工水晶體,但卻只能改善視力、無法改變視覺品質。甚至因為在光線太亮或太暗時看不清楚,遠方有來車時,得近一點才能察覺。

根據統計,每年發生的交通意外中,其中有十七%為五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加上台灣老年人習慣在清晨或黃昏外出運動,一旦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無法察覺前方來車,生活風險相對提升。近年醫界發展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後,已經可以調整因為晶體像差所導致的視覺問題。

眼科醫師何一滔說,日前便有一名五十五歲的民航機機長,因為視力退化,連看報紙都感覺到吃力,面臨退休。若是使用傳統人工水晶體,手術之後,仍然有對比敏感度不佳的問題,恐怕無法執行夜間飛行工作。經植入新式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後,目前仍在天空翱翔。

何一滔說,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改善了對比敏感度問題,目前國外還有更新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還可一併改善老花眼,國內則尚未引進。不過,非球面水晶體健保不給付,耗材約要三萬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治療白內障復原快
新一代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患者可提高視覺
無需削皮器 馬鈴薯也可輕鬆去皮
【一簞食】無麵粉~底特律風格的鷹嘴豆披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