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籲雪山隧道勿急於全面開放民間通車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聲肇台北九日電)馳名海內外的世界第五長隧道雪山隧道預定年底通車,在台北參加國際長隧道研討會專家以世界各國的例子,呼籲政府不要急於開放民間車輛通行,最好採取「逐步開放」方式,讓駕駛人和管理單位都逐漸熟悉安全運用模式後,再全面開放通車。

中華民國隧道協會理事傅子仁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車行隧道不比火車隧道,火車只要把正副駕駛訓練好,行車通過隧道較為單純,汽車駕駛人則不然,對通過隧道,特別是這條幾乎達十三里的長隧道的認知與反應模式不同,車型、車況、載物也不一,「變數」太多,遽然開放任意通車,可能會有管理當局預想不到的狀況發生。

參與過台灣各地火車隧道施工與管理的傅子仁強調,「人性」與「物性」皆難掌握的情況下,寧願以各種方法,包括媒體宣導,讓首次通車的汽車駕駛人花十分鐘「行前教育」,也比萬一出事、急救、堵塞、修復所費成本要低得多。

也在政府單位服務的傅子仁指出,政治人物「限期通車」的心理大家可以理解,政客要邀功,可以舉辦「工程完竣」的慶祝大典,但最好與「全面開放民間通車」慶典區隔開來,讓開車人與營運管理人先有一段「互相適應」、也與隧道本體「互相熟悉」的時間,三者調適相當時間,摸出安全、有效又友善的相處模式後,才讓隧道「充分發揮」其效用。

他和其他與會專家舉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奧地利登山纜車在隧道發生火警,造成一百六十多人慘死,其中不少是滑雪好手的例子,說許多事故都是「偶然」的因素堆在一起才造成,這些小事故都不是管理單位能夠事先設想得到的。像一九九九年三月瑞士白朗山隧道事故四十一人喪命,光修復就費時兩年,足見「預防勝於補救」的道理。

傅子仁又舉台灣八卦山隧道為例,平常日流量六、七千輛,假日週末遽增到兩萬多,如果拿到從無經驗的雪山長隧道,駕駛人的反應如何?有人不耐煩等在車裡吸菸,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怎麼辦?通風設備夠嗎?何況車行減速,低檔引擎排出的廢氣要加入?凡此風險,專家們認為,都應先讓駕駛人有個了解,才會理性、耐心因應。

目前政府已規定雪山隧道裡面限速時速七十公里,暫不開放大型貨車如砂石車通行,若執法不力,有人超速、有車違規駛進隧道,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然後又要「全民埋單」等問題,都受到參與「長隧道設計、施工及營運國際研討會」的學者、專家重視並提醒當局注意防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