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徵情報分析員 美國情治單位求才若渴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長生台北特稿)拿破崙曾經有一句名言:「一個間諜擺在正確的位置,勝過戰場上兩萬雄兵。」即使是在高科技至上的今天,經由傳統潛伏佈線方式取得的情報,其重要程度仍然遠遠超過間諜衛星或偵察空照所蒐集到的情報。

而在情報工作上同樣居於關鍵地位、但是更難培養的稀有人才,則是能夠沙裡淘金、去蕪存菁、並且作出正確研判的情報分析員。

訓練出一個可用的情報分析員絕非易事,由於分析員必須具備特殊專業技能,因此至少要培養七年到十年時間才能使一個分析員可以獨當一面。

美國情報單位原本就存在分析員奇缺的問題,在國會與白宮於去年十二月通過情報改革法案之後,爭奪人才的問題終於浮出檯面。

美國總統布希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簽署五十年來變動最大的情報改革法案,美國十五個情報機構,就此事權統一,避免再發生「九一一」事件發生前後,情報單位各自為政,無法分享情報資源的老問題。

根據這項法案,布希政府成立一個聯邦反恐中心,負責收集、整理、分析情報資料及相關協調工作。

據華盛頓郵報指出,情報改革法規定,整個美國情報界都須採行幾種主要的中情局分析作法。

例如,全國情報首長必須遴選一個「個人或實體」負責確保「各情報單位針對情報產品的資訊與結論進行另外的分析」。

一位前任資深分析員表示,這種作法的問題之一是有時會查出並不存在的漏洞,因而一篇分析報告在它的原作者設法答覆質疑時,無法及時分送有關單位。

整個美國情報界將採行的另一種中情局作法,是由品質管制室或一位品管官確保情報分析符合高標準。新法規定全國情報首長指派專人確保「情報成品」是「根據所有既有的情報來源,並且採用適當分析技巧的標準,及時、客觀、不受政治考量的影響」。

根據情報改革法,這種檢討應當包括研究所有既有的情報來源與採用的來源,以及「基本情報來源的品質與可靠性」。分析員未被告知秘密情報來源的可靠性,被認為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

因此,情報分析員可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專業工作,他必須在龐大的原始材料中衡量輕重,再過濾成精準的報告,供政府的決策高層參考。

至於全美總共有多少這樣的專業人士? 這自然是絕對機密。不過仍有一些漏網消息。

負責分析間諜衛星及其他偵察系統取得之影像的國家地球空間情報局(NGA)透露,該單位從數年前開始徵求大約九百名分析員,大多數從今年到二○○九年之間陸續開始上班。

國防情報局則在今年內陸續雇用一千名文職人員,起薪在五萬三千美元到七萬四千美元之間。 

負責破解他國密碼和保護本國密碼的國家安全局在九月底前雇用一千三百人,在二○○九年之前再雇用六千人,但不願透露其中多少人從事情報分析工作。

據情報界人士指出,自從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分析員的身價更是節節昇高,特別是會說阿拉伯語的人才,加上嚴格的安全調查使得符合條件的圈子縮得更小。

由於人才嚴重缺乏,還出現各情報機構彼此挖角的怪異現象。國土安全部發言人派卓維奇承認,政府內部發生激烈的競爭。

有關於十五個情報單位中,那個單位需要人才最渴切的問題,各方並無共識,但都同意一點:每個單位都需要更多的情報分析員,特別是在九一一之後新設立的機構,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最有需要。

在此同時,美國國防部也在研究擴大軍方搜集情報角色的可行性,以涵蓋通常由中央情報局負責的反恐任務。

美國軍方在外國有軍事行動或爆發戰爭時,均會派遣穿著制服的人員搜集情報,但是中央情報局幹員卻能化為平民,暗中從事情報搜集工作。

據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構想是長期來處於尖銳對立的五角大廈與中央情報局,為爭取情報搜集支配地位的最新一章。

該報說,這項提議將使軍方日益將情報搜集重點放在反恐及反武器擴散等兩個一向由中央情報局扮演主要角色的領域。

此一構想一旦成為事實,勢必擴大三個單位之間的明爭暗鬥,而這種較勁對於布希的反恐大業是否會造成影響?答案顯然呼之欲出。

941201

相關新聞
英政府:伊朗協助伊拉克叛軍殺害駐防英軍
紐約地鐵遭攻擊威脅恐是玩笑一場
外媒:北京將對美國防部長發動笑臉攻勢
外媒:北京爲何再拒與美設國防熱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