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征情报分析员 美国情治单位求才若渴

标签:

【大纪元12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长生台北特稿)拿破仑曾经有一句名言:“一个间谍摆在正确的位置,胜过战场上两万雄兵。”即使是在高科技至上的今天,经由传统潜伏布线方式取得的情报,其重要程度仍然远远超过间谍卫星或侦察空照所搜集到的情报。

而在情报工作上同样居于关键地位、但是更难培养的稀有人才,则是能够沙里淘金、去芜存菁、并且作出正确研判的情报分析员。

训练出一个可用的情报分析员绝非易事,由于分析员必须具备特殊专业技能,因此至少要培养七年到十年时间才能使一个分析员可以独当一面。

美国情报单位原本就存在分析员奇缺的问题,在国会与白宫于去年十二月通过情报改革法案之后,争夺人才的问题终于浮出台面。

美国总统布希于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签署五十年来变动最大的情报改革法案,美国十五个情报机构,就此事权统一,避免再发生“九一一”事件发生前后,情报单位各自为政,无法分享情报资源的老问题。

根据这项法案,布希政府成立一个联邦反恐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情报资料及相关协调工作。

据华盛顿邮报指出,情报改革法规定,整个美国情报界都须采行几种主要的中情局分析作法。

例如,全国情报首长必须遴选一个“个人或实体”负责确保“各情报单位针对情报产品的资讯与结论进行另外的分析”。

一位前任资深分析员表示,这种作法的问题之一是有时会查出并不存在的漏洞,因而一篇分析报告在它的原作者设法答复质疑时,无法及时分送有关单位。

整个美国情报界将采行的另一种中情局作法,是由品质管制室或一位品管官确保情报分析符合高标准。新法规定全国情报首长指派专人确保“情报成品”是“根据所有既有的情报来源,并且采用适当分析技巧的标准,及时、客观、不受政治考量的影响”。

根据情报改革法,这种检讨应当包括研究所有既有的情报来源与采用的来源,以及“基本情报来源的品质与可靠性”。分析员未被告知秘密情报来源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因此,情报分析员可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工作,他必须在庞大的原始材料中衡量轻重,再过滤成精准的报告,供政府的决策高层参考。

至于全美总共有多少这样的专业人士? 这自然是绝对机密。不过仍有一些漏网消息。

负责分析间谍卫星及其他侦察系统取得之影像的国家地球空间情报局(NGA)透露,该单位从数年前开始征求大约九百名分析员,大多数从今年到二○○九年之间陆续开始上班。

国防情报局则在今年内陆续雇用一千名文职人员,起薪在五万三千美元到七万四千美元之间。 

负责破解他国密码和保护本国密码的国家安全局在九月底前雇用一千三百人,在二○○九年之前再雇用六千人,但不愿透露其中多少人从事情报分析工作。

据情报界人士指出,自从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分析员的身价更是节节昇高,特别是会说阿拉伯语的人才,加上严格的安全调查使得符合条件的圈子缩得更小。

由于人才严重缺乏,还出现各情报机构彼此挖角的怪异现象。国土安全部发言人派卓维奇承认,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竞争。

有关于十五个情报单位中,那个单位需要人才最渴切的问题,各方并无共识,但都同意一点:每个单位都需要更多的情报分析员,特别是在九一一之后新设立的机构,其中又以国土安全部最有需要。

在此同时,美国国防部也在研究扩大军方搜集情报角色的可行性,以涵盖通常由中央情报局负责的反恐任务。

美国军方在外国有军事行动或爆发战争时,均会派遣穿着制服的人员搜集情报,但是中央情报局干员却能化为平民,暗中从事情报搜集工作。

据纽约时报指出,这项构想是长期来处于尖锐对立的五角大厦与中央情报局,为争取情报搜集支配地位的最新一章。

该报说,这项提议将使军方日益将情报搜集重点放在反恐及反武器扩散等两个一向由中央情报局扮演主要角色的领域。

此一构想一旦成为事实,势必扩大三个单位之间的明争暗斗,而这种较劲对于布希的反恐大业是否会造成影响?答案显然呼之欲出。

941201

相关新闻
英政府:伊朗协助伊拉克叛军杀害驻防英军
纽约地铁遭攻击威胁恐是玩笑一场
外媒:北京将对美国防部长发动笑脸攻势
外媒:北京为何再拒与美设国防热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