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導:石油市場中的中國因素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2005年12月20日華盛頓報導)2005年是石油價格出現劇烈波動的一年。儘管中國2005年石油進口有所減少,但是能源專家認為,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仍然是國際石油市場中的一大因素。

*中國需求增加導致油價上漲*

在過去幾年裡,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對石油需求的增加成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菲律賓前能源部長佩雷斯最近在華盛頓的一個演講中指出,目前油價高漲主要是需求所致。

他說:“在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之間有很強的相互關聯。例如2004年,新增加的石油需求達到每天260萬桶,是過去25年來的最大增幅。這個需求來自哪裏呢?除了北美以外,一半來自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

*布林克:中國能源需求繼續增加*

不過,在2005年,中國的石油進口有所減少。根據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與去年燃油進口18%的增長速度相比,預計2005年中國的燃油進口下降了14%。這主要是因為北京採取了給過熱的經濟降溫的宏觀調控手段。與此同時,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也有助於減少中國國內對石油的需求。

美國赫羅德諮詢公司的高級能源分析師布林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燃油進口的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整體燃油消費的減少。

他說:“中國有一些相反的動向,因此很難確切地理解中國的能源需求情況,但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個事實意味著對能源有更大的需求。”

布林克認為,從需求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石油需求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一個大因素。另外,中東局勢的動盪以及美國墨西哥灣颶風對產油能力造成的破壞都是促使油價在今年創下歷史記錄的原因。

*勒夫特:中印需求導致市場緊張*

華盛頓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的執行主任勒夫特也對記者表示,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需求造成了市場供需關係的緊張。

他說:“當然,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增長大大增加了市場對石油的需求,而這影響到市場降低價格的能力。儘管對石油的需求有所減緩,但是與市場的大小相比,這些需求仍然非常大。中國和印度都是非常大的經濟體,兩者加在一起的需求是目前的石油生產者所不能滿足的。”

*明年中國原油需求增長6%*

歐佩克最近在維也納發佈的預測報告說,2006年世界經濟的強勁增長將導致世界原油需求增加1.9%,達到每天8490萬桶,其中中國將中佔五分之一。

中國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最近預測,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在2006年會增長大約6%,超過國內產油量1.6%的增幅,中國明年每天將需要656萬桶原油。

*古德曼:中國可能超過很多國家*

美國全國能源營銷者協會的主席古德曼也認為,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將推動世界石油需求的繼續增長。他對記者表示,中國在能源地緣政治中佔據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他說:“他們不僅會在全球變暖等環境方面扮演突出的角色,而且具備在21世紀初期就在能源和技術方面跳躍式超過很多國家的潛力。我認為美國還沒有對中國在今後5到10年可能跨躍的幅度做好準備。我相信,中國擁有做出某種地緣政治上的戰略舉動的知識和金融資本,甚至政治環境,使得中國成為21世紀的經濟和技術大國。”

這位在里根和老布什總統任內負責有關石油政策的能源專家說,中國可能會跳過煤炭等碳基燃料,過渡到氫能。

*謝國忠:油價高企是投機炒作所致*

一些能源專家認為,在近期,中國減少石油消費可能有助於國際石油價格的穩定。美國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負責亞洲地區的首席經濟師謝國忠今年6月甚至預測,在全球經濟開始走緩的時候,中國原油進口的急劇下跌可能會引發石油價格的崩潰。

他說,有關中國和印度無休止的能源需求的宣傳引發了能源部門的投資熱潮,這些投資所帶來的生產能力以及需求的減弱,特別是液化氣、油砂以及液化和氣化炭等能源供應的增加,可能會在很多年的時間裏遏制石油價格上漲。

謝國忠認為,目前石油價格的高漲只不過是嚴重依賴石油交易所帶來的巨額利潤的金融業投機炒作的結果。不過,這種看法與大多數分析人士的意見相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煉油商預估明年油價可能飆上每桶70美元
南非官員指石油供給限制僅暫時民眾勿囤積
財經簡訊
俄羅斯庫頁島油管破裂  漏油流入冰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