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耶誕氣氛濃厚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二十四日專電)菲律賓受到西方殖民者數百年統治,信仰與風俗也深受異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她的耶誕節不但濃厚,也別具特色。

今年下半年菲律賓被政治風暴籠罩,擴大加稅的實施以及油價的上漲,導致經濟陷入低迷,但社會氣象站的民調仍顯示,百分之六十二的菲律賓人預期一個快樂的耶誕節,空氣中瀰漫佳節歡愉的氣氛。

由於這是天主教國家最重要節日之一,即使是走在貧民區,依舊可以見到家家戶戶緊鑼密鼓準備迎接這個節日,他們在家門口、窗口裝飾耶誕燈飾,見人就互道耶誕快樂。

街童開始穿梭在大街小巷,向路過的汽車唱耶誕歌曲討賞,公園廣場開始擺設聖誕樹與燈飾,各廣播電臺播放耶誕歌曲,民眾透過手機簡訊傳遞耶誕賀詞,海外親友匯回大筆美金,耶誕禮品擺滿各購物商場。

除了傳統的耶誕老人、馴鹿及小精靈之外,菲律賓也有她獨特的耶誕節習俗,包括園遊會、菲式巴羅爾燈籠(parol)、交換禮物、報佳音、晨間彌撒、耶誕夜團圓飯等。

園遊會是小朋友及青年男女們的最愛。大約從十一月底開始,菲律賓各城鎮廣場或空地便出現園遊會,特別是在缺乏娛樂設施的偏遠地區,小型的遊樂器材如摩天輪、雲霄飛車、魔術秀、小吃攤等,四處林立,為地方小鎮增添幾許熱鬧。

菲式巴羅爾燈籠是伯利恆之星的象徵,通常是掛在窗戶外或大門口。傳統上,巴羅爾燈籠是由竹枝編結成星狀做骨架,再裝上燈泡,外面覆以玻璃紙或貝殼,尺寸大小不一,在黑夜中閃爍奪目,每每吸引許多遊客駐足。

交換禮物是由「施予」的傳統演變而來。耶誕節來臨的一周前,這樣的活動就會在各團體中進行,如學校班級、辦公室、教會、家庭、街坊等。參加交換禮物的人必須抽籤,然後準備禮物給自己抽中的名字。

報佳音是菲律賓人耶誕節是不可或缺的習俗。每當耶誕節腳步逼近,同儕、辦公室同仁、教會團體、學校教師、學生、甚至街童,都會組成合唱團到事先預約的友人家中報佳音,一般對方都會報以小筆金額或是小禮物,表示感謝。

晨間彌撒更是菲律賓獨特的宗教習俗,始於每年十二月十六日,到十二月二十四日結束,每天深夜或黎明時分舉行,相傳只要持續做完九天的晨間彌撒,就會獲得天主的喜悅,心中的願望也會實現。

耶誕夜團圓飯是菲律賓家庭的重頭戲,分散在海外各地的菲勞多會回國與家人團聚。到了這一天的傍晚,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及點心,包括水果、火腿、起司球、烤乳豬、滷肉等,受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中國菜如春捲、廣州炒麵、燒賣等,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作為亞洲唯一天主教國家,早在所謂的「BER」月份–也就是九月、十月、十一月、以及十二月,坊間就開始期待耶誕節來臨,因此菲律賓擁有號稱全世界最長的耶誕季節,佳節氣息也格外濃厚。

相關新聞
菲國移民局展開拘捕非法華人行動
菲籍示威者躺在銅鑼灣馬路
菲國自封總統的前國防部長交保
菲律賓耶誕晨間禮拜今天展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