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廣:民主是腐敗的天敵

——評台灣選舉縣市長

孫文廣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12月5日訊】台灣選民用選票面對貪官,對反腐不力的執政黨投不信任票,教訓當權者,大陸沒有這種條件。

台灣的縣市長選舉

台灣選舉縣市長,12月3日晚出來結果,國民黨大勝得十四席,民進黨大敗只得6席,原來民進黨執政十六年,人口近四百萬的台北縣,在激烈爭奪中最後敗在國民黨手下。執政的民進黨,失敗的原因是甚麼?島內評論多認為,關鍵的原因是一系列的弊案,如高捷弊案,如高層陳哲男圖利案,這些弊案一旦被揭露、證實、後,很多民進黨候選人的支持率急劇下降。

一個政黨上台執政,能否保持廉潔,能否遏制腐敗,是民眾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不管台灣或是在大陸,民眾對官員的腐敗都是極為反感的,台灣的選民可以用選票面對貪官,可以對反腐不利的執政黨投不信任票,教訓當權者,大陸沒有這種條件。

民主政治,是反腐之本

民進黨在選舉大敗之後,他們會反躬自省,會從如何反對內部腐敗上總結教訓,不管以後陳水扁是否當權,他們為了黨的生存,必須反對腐敗,清除貪官。在民主社會,一個政黨,要想執政,就必須尊重選票,尊重選民的意向。在一個沒有民主選舉的國家,一個當官的人,他所仰仗的不是選票,而是上級的青睞、提拔和任命;他有再多的劣跡,只要上級不找他麻煩,他就可以穩如泰山地當官。而且一個貪官,他可以用貪來的錢向上級行賄,從而使他官運亨通,貪污不但不會帶來風險,還有了行賄,晉升的資本。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會使貪官越來越多,民主政治才是反腐之本。

多黨制和反貪污

據說美國建國初期,只有一個黨,也有官員貪污,有些人想當官發財,就去參選,後來競選者多了,就形成反對黨,這就有了兩個政黨,他們互相監督,使得後來誰也難於腐敗,政府變得清廉了,這也是兩黨制的來歷。台灣現在多黨制已經形成,在野黨為了要上台,就會千方百計揭露執政黨的弊案,這種政黨間的互相揭發,使政府官員不敢貪污腐敗,因為反對黨隨時注視著他們,即使清廉尚且難免被抹黑,如果真有劣跡怎能掩蓋、私了。

何日能見大陸的多黨民主

台灣在五十年代開始縣市長直選,八十年代開放黨禁,出現了反對黨。大陸至今不見縣市長直選的規劃,誰要成立反對黨,誰就有了「顛覆罪」,在這種背景下的「反腐倡廉」,說得好聽是「走過場」,說得不雅是 「遮羞布」。

中國古代帝王為了穩住江山,查辦貪官,派了欽差大臣,給了尚方寶劍,結果卻是富了欽差,貪官越查越多。

現在的大陸腐敗遍地,有人說無官不貪,不貪不能當官,大陸司法、紀檢、反貪局的腐敗都已浮上水面,怎樣從根子上治理?

大陸當局應順應潮流

制止官員腐敗,離開了民主選舉,離開了多黨制,誰也無能為力。大陸當局本應順應潮流,推進民主選舉。

但是現在不但看不到當局的任何動靜,而且對台灣的民主選舉卻是極力封鎖現場信息,使人很難看到台灣的選舉真相和有關制度。看到一點報導也只是「台灣的劣質選舉文化」,報導必須不妨礙自己的「偉大、光榮、正確」,這樣的態度怎能前進,怎能不被淘汰?@

2005年12月4日於山東大學(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在地達人】縫補台灣歷史缺角─洪英聖
哈薩克總統選舉朝野實力懸殊
陳方安生:希望有生之年看見普選
香港普選大遊行人數備受各界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