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貿易:摩擦 競爭 機會

標籤:

【大紀元2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赫爾曼東京報導)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中國報告2004年的對外貿易增長了35%。由於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並且拒絕讓人民幣升值,中國的貿易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裡還會以兩位數字繼續增長。這使得在日本的很多人感到緊張。

中國有所得就是日本有所失。根據幾位美國貿易專家的估計,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每年大約高達1500億美元。中國現在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緊跟在加拿大、歐盟和墨西哥之後,但是,在日本的前面。

不過,日本有一點是在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中得到好處的。中國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對外來投資的渴望促使日本公司把工廠搬到了中國,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降低勞工成本,從而保持競爭力。

*日本指責中國傾銷*

不過,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浪潮引起日本方面的關切。日本官員指責中國在日本傾銷某些產品。這種譴責的模式很類似華盛頓在80和90年代對日本所提出的譴責。

匯豐證券公司東京分公司的首席經濟專家彼得﹒摩根說,日本為了進口中國長蔥、蘑菇或浴巾之類便宜貨跟中國發生摩擦時應該三思而行。

他說:“這類貿易爭執基本上是象徵性的,對於整體的貿易關係沒有實質上的影響。在日本設下這些貿易限制時,中國方面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說,“好啊,我們也來限制進口你們的汽車”,使出以牙還牙的反擊手段。這正像是一把雙刃的劍。”

*勞力對技術能力*

雖然就勞工成本來說中國比日本更有競爭優勢,但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還缺少技術上的競爭力。

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經濟系教授胥鵬指出,這就意味著日本產品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保持競爭力,直到中國提高了它的技術能力為止。

胥鵬說:“很多中國公司還在模仿西方國家產品,比方說汽車製造。我認為,在技術領域,包括日本等西方國家仍然享有非常、非常強大的相對優勢。這是中國的主要問題。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發展自己的新技術。”

*中國商機多盜版也多*

日本實在沒有多少可報怨的了。中國已經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摩根說,中國市場所提供的商機實際上已經抵消了東京對北京的很多不愉快了。

摩根說:“看到過去幾年日本對中國出口強勁增長的表現,我認為,那種態度真的已經改變了許多。他們把中國看做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已經進入了第三年。中國目前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逼迫中國當局加緊取締盜用知識產權和侵犯外國專利權的非法行為。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公司說,盜版猖獗,不管是外銷或是在國內冒充真貨銷售,都助長了中國越來越擴大的貿易盈餘,剝奪了外國公司的收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未來貿易政策評析
美前財長指強勢美元政策面臨考驗
左里克:加一把勁促進杜哈回合談判進展
經濟部:台尼自由貿易協定諮商會議近期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