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兩岸技術差距 學者籲台商多與歐美交流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二日電)據台灣經濟研究院調查,中國產業近年升級速度加快,出口結構目前落後台灣不到10年;若要維持兩岸技術差距,台經院助理研究員蔡毓芳認為,台灣廠商應多與歐美國家交流,而不是將資源過度投注中國。

蔡毓芳在台經院最新出刊的 2月號月刊專題分析「兩岸經貿依存的迷思與展望」。她表示,過去兩岸垂直分工主要是因為中國技術水準較落後,但從中國出口結構觀察,卻發現兩岸技術水準差距正在縮小。

據台經院最新整理資料,以高技術人力密集產品占出口比重來衡量兩岸間技術差距,台灣在2003年這項產品占出口比重是43.23%、中國為32.75%,中國的比重大約是台灣在1994年的水準;換句話說,從出口結構觀察,中國落後台灣約 9年,較之前的落後10年,差距年限正在縮小。

蔡毓芳指出,若考慮中國學習經驗及中國產品無限制的複製台灣產品,或許未來追趕上台灣的速度將更縮小至8年、5年或是更短,而產業發展方向與台灣相似性愈來愈高,這是政府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要如何維持台灣技術優勢?蔡毓芳認為,台灣應多與先進國家合作,不管是現在的資訊科技、軟體工業或是未來的生物科技,技術領先者都是歐美日國家,中國只是廉價低級產品的製造中心。

蔡毓芳表示,知識經濟是時代趨勢,要維持創新知識環境及基礎建設設施,自由化環境絕對不可少;中國所能提供的條件根本無法與歐美國家相比,台灣要迎接未來經濟潮流,廠商應多與歐美先進國家交流,而不是將資源過度投注中國,與中國建立太密切經貿關係,會拖住台灣產業升級步伐。



相關新聞
618購物節銷售下降 中國零售業前景黯淡
中共財政收入縮水 跌幅創一年多來新高
中國科技業內卷加劇 員工被迫忍受長工時
馬斯克重登世界首富 黃仁勳身價飆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