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影:袁紅冰《自由在落日中》評介

伊影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袁紅兵,筆名袁紅冰。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袁紅冰成為一名知識青年流浪漢。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政府以整肅“民族分裂主義”的名義開始迫害蒙古人民。曾經狂放地馳騁在內蒙古高原上的美麗而驕傲的種族,頃刻之間淹沒在血海之中。蒙古人民的慘痛經歷深深地震撼了袁紅冰少年敏感的心。於是,19歲時,袁紅冰站在陰山山脈的主峰上,向著內蒙的蒼天和大地發誓,一定要把蒙古人民的苦難寫出來,一定要讓那些美麗、自由、高貴的生命在自己的小說中得到復活。從此,袁紅冰踏上了艱難的秘密寫作之路,從未休歇。

在不允許自由精神展現的專制鐵幕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過程中,袁紅冰備嘗艱辛,並終於在1993年初,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這部巨著的寫作。

1994年3月,當時在北京大學法律系擔任教師的袁紅冰,因長期從事追求民主,維護人權的活動被中國的秘密警察逮捕。《自由在落日中》的手稿和軟盤也全部被秘密警察搜走。

當局將袁紅冰秘密押送到貴州--這個自古以來就是流放政治犯的偏遠省份。袁紅冰意識到書稿落入秘密警察手中之後,痛苦如狂。《自由在落日中》承載著袁紅冰少年時對死於暴政的蒙古人的承諾,凝結著袁紅冰翠綠的生命。二十多年的精神追求毀於一旦,人何以堪!情何以堪!

經過幾天比死更艱難的心靈的掙扎,袁紅冰戰勝了痛苦,他決心重新創作出《自由在落日中》。六個月後,當局釋放了袁紅冰,但將他終生流放貴州。從走出監獄的第一天起,袁紅冰便開始了《自由在落日中》的再創作。一年之後,袁紅冰以堅如岩石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又一次在秘密狀態中,重新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這部被毀後重新寫出的《自由在落日中》的命運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它象徵著自由的人性對專制鐵幕的勝利。

《自由在落日中》講述的故事,是在蒙古族人苦難悲慘的命運背景上展開的。二十年前,秀美絕倫的蒙古族女子木丹,在無可再逃的絕境中,為了不使情人嘎達梅林落入漢族追兵的手中,親手割下了情人的頭顱,縱身躍入額爾古納河的滾滾銀濤中。二十年後,一批蒙古青年男女的故事再次圍繞著額爾古納河展開,為抗拒中共暴政的迫害,追求長風般的自由,他們重繪悲壯的歷史。通過描寫容顏英俊、意志堅硬的蒙古青年格拉,眼睛裡有金色陽光神韻的蒙古少女色斯娜,漢族女子音樂家白紅雪之間的對美麗愛情的不渝追求,以及他們在暴政之下對命運的選擇;通過描寫蒙古英雄特古斯將軍的民族氣節;通過描寫借清查“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這個早已從歷史中消失的組織--的名義,中共暴政對蒙古人民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這本書的精神價值並不在於講述苦難,而在於展現蒙古青年男女用血淚書寫的,充滿詩意的愛情;蒙古鐵血男兒在暴政前維護民族尊嚴的堅硬意志;聖潔的蒙古美女那遼遠如風的自由的情懷;以豪邁、奔放、勇敢、驕傲的蒙古民族個性展示出的對自由人性的追求;渴望以燃燒的紅唇親吻美麗死亡的英雄之夢;內蒙高原上的落日、雪原、草浪、波濤、風暴、雷電、高山、白樺林,等等美妙絕倫的自然景色--所有這些蘊涵著蒙古文化魅力的因素,才是《自由在落日中》的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所在。

一個年老的活佛苦苦追尋蒙古英雄人格之魂的歷程,是這本書的主要線索之一。深邃的佛學哲理、優美迷人的佛教文化,以及作者創立的英雄人格哲學,都通過這位活佛心靈的命運呈現出來。這些用詩意雕刻出的哲理之上,燃燒著生命意義的啟示,燃燒著自由人性的聖火。

《自由在落日中》是一部用詩的語言寫出的長篇小說。文字之華美,達到了中文運用的至高境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情節,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場景,都通過這詩的語言,獲得了藝術的魅力。

中共暴政對文化滅絕政策下,蒙古民族的文化之魂已經受到致命的摧殘。《自由在落日中》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揭露中共暴政對蒙古族人所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的巨著,而《自由在落日中》的最重要的人文價值之一就是,這本書為保存蒙古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一個充滿文學藝術魅力的生命形式。《自由在落日中》就是蒙古民族追求自由命運的史詩。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專訪袁紅冰   談紫陽生前三個評價
袁紅冰:痛哭趙紫陽
悉尼民運人士中領館前悼念趙紫陽
袁紅冰:為什麼不應當媚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