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衛:鄭人置履與實事求是

趙自衛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在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鄭人置履」的出典比「實事求是」要早幾百年:前者是戰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所杜撰的寓言故事;後者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傳》。但這兩個成語所包含的的精神實質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不約而同地暴露了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國人思維習慣中如下一個致命的缺陷:重經驗、輕演繹,重事實、輕原則,重具體、輕抽象。正如許多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種思維傾向極大地束縛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我認為這種思維傾向還應為國民劣根性的形成負責。

「鄭人置履」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在那裡,韓非子虛構了一個買鞋子的鄭國人,給自己的腳量好尺碼放在座位上,去鞋店時卻忘了帶,鞋子已經到手,才想起尺碼忘在家,趕忙回去拿,等他回來時鞋店已經關門了,鞋子自然沒買到。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呢?鄭國人很堅定地回答:我寧願相信我的尺碼,也不相信我的腳(寧信度,無自信也)。這位被極度漫畫化的鄭國人是韓非子用來嘲笑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他試圖用鄭人「寧信度,無自信也」的愚蠢來證明孔子那一套已不適用於戰國時代的客觀實際。單就這一歷史公案本身來看,韓非子無疑是輸家,至少他的結論下得太早了,早了兩千年。因為,統治中國後來兩千年的指導思想主要還是儒家,而不是他的法家。然而,這個故事最大的遺禍還不在此,而在於它對規則、理性、信仰等所有「形而上」事物的醜化,並由此發端了一種錯誤的思維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文化的畸形發展和國民劣根性的形成,「實事求是」即是其謬種流傳,並且貽害至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方哲學史上的許多哲學家,從柏拉圖到黑格爾到哈貝馬斯,都是韓非子筆下的鄭人。他們的理論儘管千差萬別,但普遍對國人最為看重的「客觀事實」持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認為現象的東西是複雜多變、稍縱即逝的,不是世界的本原。而世界的本原應該是隱藏在它們背後的「理念」、「絕對精神」或「情境理性」。就連馬克思也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客觀事實」也是作為主體的人「實踐」的產物,是包含有大量主觀性的東西。這種「寧信度,無自信」的精神,曾經被我們順理成章地斥之為「唯心主義」謬論,然而卻極大地開拓了西方人的精神視野,使他們跳出了「事實」的局限,發展出了系統的「形而上」思想體系,奠定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哲學基礎,也為西方近代的科技發展、經濟繁榮、政治民主開闢了道路。

而我們的傳統文化既沒產生成為體系的知識系統,也沒形成以尊重規則為核心的道德規範(我們看重的僅僅是現存的秩序)。國人的思想至今還在「實事求是」的桎梏中徘徊,「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好漢不吃眼前虧」、「不怕現官,只怕現管」等古訓,使我們不敢相信視線之外的事物,為現實利益犧牲原則時一點也不心虛。我認為「實事求是」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糟粕所在,也是我們的現代化難產的原因之一。

此外,「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還是造成中國人道德素質底下、人格矮化的重要原因。我認為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實事求是」,絕對是一種罪惡、一種災難,必然會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在這個意義上,「實事求是」是不擇手段的同義語。有誰能告訴我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從當時德國的「客觀實際」出發的,又有誰能證明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脫離了日本帝國當時的「實際」?而我們中國人在幾千年的專制統治下「實事求是」的結果,便是養成了逆來順受、不思進取、性情乖張、目光短淺、沒有寬容、不知諒解、沒有絲毫貴族氣的民族劣根性。

改革開放20多年了,我們的經濟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也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我們的國民性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我認為當今社會貪汙盛行、人們唯利是圖、不擇手段、沒有理想、素質低下,與當局毫無原則地倡導「實事求是」、並將之闡述為」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執政黨的思想方法是有關係的。

我們已經「實事求是」地摸著石頭過了20多年的河,現在是不是該擡頭看看我們要到抵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彼岸了吧。

如果鄭人的雙腳已經嚴重腫漲變型,那他根據量好的尺碼來買鞋還會是笑話嗎?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