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公司稅不一定會增加僱用員工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報導)加樂士公司(Kellogg Co.)宣布它計劃要在今年自海外賺十億元的利潤並匯回美國,以回饋美國政府調低公司稅,同時,它還表示它會用那些資金開發新產品以及尋找潛在併購者這樣的事情,但是沒有提到要將那些錢導向創造工作機會。

據紐約美聯社RACHEL BECK 二月八日報導,美國政府今年為使美國企業從國外匯回他們賺的利潤而給予他們一個課稅的假期,將稅率由平常的35%降至5.25%,這全是因為它曾承諾要增加工作機會。

美國公司在海外經營着數十上百億美元的生意,而且他們在海外賺的錢不一定要被美國課稅,除非它匯回去,所以,許多公司一直沒有很快地將營利匯回家鄉。

那就是說,除非他們有一個好理由或一項大誘因-如在十月簽署立法的美國工作創造法案(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中所創造出的一個好機會。

早餐麥片製造商加樂士確實非唯一認為那種作法很合適而那樣處理它的錢的公司,而且這種偶發事件將不會是最後一件。

公司已經在談論這個他們計劃要匯回營利的大好消息,強生(Johnson & Johnson)預期可匯回11億美元,而先靈製藥(Schering-Plough Corp)則估算它海外的全部獲利有94億美元,在那些可能會宣佈他們會匯回海外營利的公司包括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它在國外仍有145億元的利潤。

儘管其他資料來源估計﹐回流金額從高達6000億至最低的1000億美元都有,但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 )的經濟學家預估共約有3000億美元會回流美國,至於可創造的潛在稅收,預測將會在2005會計年度內提高28億美元,但根據國會的估計在這個帳目隨時間過去後,在下一個九年,美國財政部(U.S. Treasury)將損失61億美元。

立法委員去年為支持這項“國土再投資”條款,而有這個主意,以降低稅率作為鼓勵企業匯回營收,並將多餘的錢存入企業金庫的一個方法,這個想法就是公司會增加營運及投資活動,並且增加工作機會。

然而棘手的是,在考慮到這些回流的錢會運用在哪些方面時,結果卻變成合法可行的根本就不能提高就業,而且在某些情況中,甚至可能會刺激裁員。

事實上,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去年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投資公司的分析師中沒有人相信在他們密切注意的公司中,有任何公司會用這些匯回的營利來僱用員工。

所以這項資金可以用來作什麼呢?資本投資、償還債務、廣告及行銷、所有美國財政部特許的項目如購併-事實上可能因為合併公司在整併營運作業時要刪減員工數而降低僱用。

政府也表示這些錢可以用於被視為是“財務穩定”(financial stabilization)的寬鬆定義類別,分析師表示那種公司可能用匯回的錢彌平他們的退休基金的資金缺口。

另外,海外利潤可能被用來處理法定債務,那結果可能會變成一個醫護行業特別大的恩賜,高盛集團估計那樣將會有1000億元回流,現在新增的錢可能在許多製藥公司會派上用場,如默克公司(Merck & Co.)及菲樂公司(Pfizer Corp.)正因某些藥品的安全考量而面臨龐大的索賠。

在運用這些回流資金時,企業並未在這些特許項目上被要求增加支出,那意謂著有五億廣告預算的公司可以用匯回的錢去抵那些廣告費,原來用于廣告的預算,在五億的限額內都可以隨意所用。

所以如果用一種迂迴的方法來做的話,匯回的營利也可以用於像高級管理層加薪獎金、股票回購及股票分紅–這些都是美國政府的匯回法規所不允許的。

雖然這應只是一個稅收的假期,但看起來它可能也會演變成財務品質的揭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產階級——中共經濟衰敗的最大焦慮群體
歐洲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 五年來首次
超越蘋果 英偉達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
傳統銀行和網路銀行 哪一個更適合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