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活歷史,真傳奇

——推荐司馬璐回憶錄《中共歷史的見證》

胡平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 海外久負盛名的中共党史學家司馬璐先生,以85歲的高齡,完成了他的近四十万字的大部頭回憶錄《中共歷史的見證》。實在令人惊歎,令人佩服。

司馬璐的一生极富傳奇性。司馬璐本名馬義,生於五四運動那一年即1919年,是個私生子,又是個孤儿,生活貧困,只上過几年小學,在顛沛流离中刻苦自修,好學不倦,從小就關心時事,參加左翼秘密讀書會,十八歲加入共產党,后來投奔延安,當過抗大圖書館主任,曾受陳云指派到敵佔區做地下工作,還當過朝鮮義勇隊的中共代表,由於目睹党內斗爭的殘酷,司馬璐於1943年退出中共,繼續爭取自由民主,又參加了民主同盟,創辦《自由東方》雜志,組織中國人民党,1949年中共建政逃至香港,在香港組織過中國自由作家聯誼會,成立自聯通訊社,出版《展望》雜志,創立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先后出席過國際東方學者會議,應邀訪問西德、蘇聯等國。1983年六十四歲移居美國,開始學英語,主持《探索》雜志,創建中華學人聯誼會,八十歲還學習用電腦,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司馬璐先生一生著述甚丰,1952年他在香港出版了一部《斗爭十八年》,寫出自己從投奔共產党到醒悟,到選擇自由的曲折歷程,轟動一時。五十年后,余英時教授在寫給司馬璐的詩里還提到“曾讀斗爭十八年,香江反共万人傳。”司馬路長期從事中共党史的研究,他主編的一套《中共党史暨文獻精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他還對若干中共領導人物,如瞿秋白、張國燾等作過深入的專門研究。這本回憶錄《中共歷史的見證》按內容分為三篇,第一篇是寫個人經歷,第二篇寫中共第一代人物,第三篇專論毛澤東与周恩來的斗爭,最后是結尾,作者表達他最后的愿望,學習蔡元培,不斷學習,不斷創造,敢於挑戰舊教條,迎接一切新思想,不斷進步。

司馬璐先生被人稱為“當代中國政治人物的活詞典”。他說:“我這一生中,一個特別的經歷是,我可能是見過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最多的人。”共產党人中我見過毛澤東、張國燾、王明、博古、劉少奇、張聞天、朱德、彭德怀、周恩來、林彪、陳云、鄧小平、江青、康生、高崗、潘漢年、王稼祥、柯慶施、董必武等。民主党派中見過章伯鈞、羅隆基、張瀾、沈鈞儒、張申府、張君勱、梁漱溟等。國民党人中見過蔣介石、蔣經國、陳誠,還結識過徐複觀、雷震。中共党內的几個著名的知識份子,王實味、鄧拓、田家英,都是司馬璐在延安時期的好朋友(順便一提,司馬璐和江澤民的養父江上清也相當熟悉,他把江上青和自己的關系稱作“亦師亦友”)。事實上,司馬璐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當代中國歷史,他非同尋常的經驗与閱歷,他多年積累的學識和眼光,還有他的高壽以及一位飽經滄桑者寵辱不惊的晚年心境,使得他這本回憶錄具有獨特的、他人不可替代的并且多方面的寶貴价值。

司馬璐先生對我說,他這本書中有些怪事、怪人、怪話,都是有關當事人口述。

這些口述很重要,但在一般正史中是查不到的。譬如書中寫道,他在莫斯科時,一位王明身邊的陳女士告訴他,劉少奇曾多次警告王明,說:“你千万不可冒犯毛澤東同志。”王明說:“我們党的批評与自我批評,不是很正常的嗎?”劉少奇說:“中國國情不同,批評毛澤東就是犯上。”王明說:“党章上有這一條嗎?”劉少奇說:“毛澤東成為党的領袖,中國革命的領袖,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形成的,為了中國革命的胜利,毛澤東的領袖權威是不能碰的。”王明說是:“你這么說,毛澤東同志豈不是成了皇帝。”劉少奇說:“是的,你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毛澤東就是皇帝,是革命的皇帝,是中國革命的皇帝。”司馬璐還寫道,在1943年11月底的一次會上,周恩來向毛澤東沈痛檢討,突然向毛下跪,連聲說:“我認罪,我認罪。”毛一惊,厲聲罵道:“你這不是罵我是封建皇帝嗎?”周說:“主席的确是中國革命的皇帝,我和少奇同志都一致同意的。”

這兩段話非常重要,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在中共最高領導人那里,馬克思主義到底占什么地位,党章到底占什么地位。像這樣的對話与場景,一般党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那些身居党國高位的老革命在寫回憶錄也不會說的。這只是信手拈來的一個例子。司馬璐此書的价值,由此可見一斑。

原《新觀察》主編,大陸著名的自由派知識份子,今年八十七歲的戈揚女士給這本書寫了一篇序言。提起司馬璐与戈揚兩人的故事,那真是比童話還优美,比戲劇還感人。司馬璐与戈揚是江蘇海安同鄉,少年時代一起參加過左翼秘密讀書會,以后又都加入了共產党,時聚時散,1940年兩人在重慶又見了面,皖南事變后天各一方,彼此失去了聯系,由於兩人都改了名字,所以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下落。作為三八式老干部和党內著名才女,戈揚女士從1950年起出任《新觀察》雜志主編,但在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下放勞改,“四人幫”垮台后平反,重新主辦《新觀察》,熱心鼓吹自由化,八九民運期間應邀訪美,“六四”后開始流亡生活,和分离五十年的司馬璐在紐約相聚,戈揚詩云:“青梅竹馬來相會,竟是斑斑白發人。”2002年,八十三歲的司馬璐与八十五歲的戈揚在紐約結婚。這一段充滿傳奇与浪漫的因緣,正像著名學者周策縱在賀詩里說的那樣:“找遍古今中外,也找不到你們的樣。”

借寫此書評之机,謹向司馬璐先生和戈揚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北京之春>2005年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國際油價下跌
亞太地區歡迎伊拉克大選
伊總理:將開始民族對話
沒有共產悼詞是對趙紫陽的最好送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