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會三巨頭職位 常見大風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蕭夙眉、張瑞楨╱綜合報導〕總幹事、理事長、常務監事被視為農會三巨頭,相互配合推動業務,也互為監督,但受選舉結構和農會生態影響,長年來,基層農會普遍存在總幹事「說了就算」態勢,許多派系為延續權勢,甚至玩起三巨頭職位「大風吹」遊戲。不過,也有農會總幹事坦言,目前社會轉型,農會對公職人員選舉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同時也感受到候選人「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態度。

依農會法施行細則規定,理事會聘任及解聘總幹事,召集會員(代表 )大會,並執行其決議;監事會監督理事會執行會員(代表 )大會決議案;總幹事執行理事會決議。簡單地說,監事會監督理事會,理事會監督總幹事,不過台灣的農會生態卻反其道而行,普遍以總幹事為領導中心。

過去總幹事任期並未限制,一幹就是幾十年,這類「萬年總幹事」普遍存在基層農會,但隨著農會法施行細則修改,現在最多只能幹三屆,過去派系掌控農會的態勢是否因此受到挑戰,熟諳農會選舉的人多認為「應該不會」。

講白一點,這和農會法規定有關,就像過去理、監事雖受兩屆任期限制,但是農會懂得「大風吹」,理事任期到了,沒關係,改選監事;同理,總幹事任期到了,只要資格沒問題,就選理事長、常務監事。

不過,農會對於公職人員選舉的影響力,則日漸式微,彰化縣大村鄉農會總幹事吳雨水不諱言指出,過去民眾知識程度低,農會影響力很強,農會三巨頭是候選人極力拉攏的對象,只要農會支持某候選人,該候選人甚至可說百分之百當選,但現今選民自主性高,都會區農會影響力大幅下降,鄉村區農會的勢力也大不如前。

吳雨水表示,農會對公職候選人的重要性已降低為「多拉一些票」,近年來,他明顯感受到候選人雖仍積極爭取農會支持,但也採取「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政策,一併爭取其他民間團體的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