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科技有助全球預測系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美國之音/ 華盛頓報導) 南亞海嘯奪取了十多萬人的生命,把十幾個國家沿海地區的房屋設施一掃而空。痛定思痛,大家意識到設立海嘯預警系統很重要。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全球地形測繪地圖是從航天飛機上應用雷達系統測得的精確的地形資料,它的主要應用範圍之一就是在沿海地區進行災難控制和抗災規劃,包括海嘯之類災難的預警。

航空航天局的這些科研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也是導致全球一體化觀測系統成立的因素之一,這個系統是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綜合從衛星、地面以及水上,觀察海洋、地球、大氣和生態體系的結果。

最近在日本神戶召開了世界減災大會,會上通過了國際預警方案,也就是這個各國協作預報自然災害的全球綜合對地觀測系統。這個全球一體化的規劃必然能促進災害預警工作。

*收集印度洋海嘯數據資料*

美國航空航天局是一體化觀測系統中的技術主力軍。航空航天局地球科學技術主管、首席科學家蘭迪·弗裡德爾博士說,「航空航天局在宇宙空間設立了許多測量地貌的儀器設備,我們在這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中收集了有關印度洋海嘯的數據資料,這些獨特的資料讓我們看到這次地震波及印度洋的確切情況,我們能看到這些波濤如何從印度洋中抵達並反覆撞擊海岸,能測定當時波濤的速度和高度。」

弗裡德爾說,他們當時攝下的圖像照片可以和海嘯前的圖像相比較,以助人們瞭解海嘯造成的破壞。這整套數據資料對科學研究和緊急救援反應都非常有價值;而且他們也正在探索如何應用這些數據來改進災難預警工作。這些數據能幫助我們為未來的預警系統設制更為有效的儀器設備。

但是弗裡德爾博士也表示,航空航天局並不直接參與預警工作,而只是發展有關的技術和設備。弗裡德爾博士:「我們在這次海嘯中有機會收集了許多系列的資料。我們測量了洋面高度,也就是瞭解海洋中的波浪有多大。我們用反射分光儀觀察海面上反射的日光,這實際上顯示波浪和海岸線的互動作用。我們也掌握了顯示地平面上升的數據資料,這些資料能告訴我們:哪些地區有將發生海嘯的危險。我們也有照片可以看到地面植被,也就是覆蓋地面的植物的變化,這有助於估算海嘯造成多大的破壞。」

*資料供預警系統科研人員使用*

那麼究竟誰來使用航空航天局收集的這些寶貴資料呢?他們又怎樣利用這些數據資料呢?弗裡德爾博士:「這還是第一次我們設在太空的儀器設備能記錄海嘯的數據資料, 因為上一次導致海嘯的地震發生在近四十年前,當時我們那些儀器設備還沒被送上太空。目前有關研究正在積極進行,我們正拭目以待人們究竟如何使用這些資料。這些資料已經掌握在預警系統的科研人員手中,所以人們能把實際觀察到的情況和我們所測得的地震如何推動海嘯波濤,反覆衝擊海岸線的資料作比較,這是應用這些資料的第一方面。」

弗裡德爾博士說,第二方面,顯然緊急救援反應機構會使用航空航天局攝下的海嘯前後地面情況的照片,來估算海嘯的危險性和破壞性。

*航天飛機對災害預報作出貢獻*

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飛機在那些有價值的資料收集上立了功,那麼航天飛機在未來的災害預報和預警工作中會進而作出什麼貢獻呢?弗裡德爾博士說:「讓我們非常興奮的是一些嶄新的科技概念。其中之一是有關測量海面高度的。我們用航天飛機進行測量時將要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有更為廣闊的視野,這樣做與要在海嘯上方時才碰巧能進行測量的現狀相比,就更有可能發現海嘯的生成。這是航天飛機對災害預報進一步作出貢獻的好例子。」

弗裡德爾博士說,航空航天局向來從事的自然研究工作能預示地震海嘯之類災害有可能在某一範圍內發生,他們的工作模式是預示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這種工作模式並不預報災害發生的確切時間和地點。

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全球綜合對地觀測系統的國際努力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個許多國家參與的系統要討論並分享數據資料、發現其中的分歧誤差以及可改進的測量方式,並且要監視包括海嘯在內的地球上各種變化。這個組織要努力督促各國持續不斷地進行這些有價值的測量工作,航空航天局正在參與有關測量,並一定會在應當採用什麼先進技術來達到這個重大目標方面,盡力採納這個國際組織提出的建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呂秀蓮籲新科立委多瞭解高科技廠商需求
呂秀蓮:高科技勿奉送敵國
親民黨︰這幾天是和解關鍵
臺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演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