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反思基本經濟學理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二月一日新內閣正式上任視事,謝閣揆期盼在改善已有缺失下讓施政績效能反映在股市和國民所得的提升上。此種期盼應能迎合一般人的需求,但這種目標終究侷限在「物質面」,無法反映出文化、精神層面,我們當然不否認物質對人的重要性,然一旦過分強調、且到嚴重「失衡」的地步,就必須予以扭正,否則「腐化心靈」致「人心加速沈淪」就是後果,這也許是當前台灣,甚至是全球人類的寫照。

我們知道,「國民所得」正是總體經濟學的主軸,而政府總體經濟政策則是搭配以促長國民所得的工具,再加上個體經濟學開宗明義「人類欲望無窮」、「人性自利」的基本假設,相互推波助瀾讓「物質腐化心靈」更為明顯。因此,檢討及反思當代經濟學基本學理,應是一項重要任務。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學者做此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也有一些作品問世,但似乎都只起一點小漣漪。眼見天災人禍不斷、物欲橫流加速,實在有必要再嚴肅對待這類著作,而另類經濟學者修馬克(E. F. Schumacher)在一九七三年問世,二○○○年九月中譯本在台灣出版的《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這本書就很值得一讀。

修馬克在三十年前就在這本書裡大聲疾呼「經濟發展只能『到某種程度』;生命只能複雜『到某種程度』;追求效率或生產力只能『到某種程度』;使用無法再利用的資源只能『到某種程度』;完整人性對細密分工只能忍受『到某種程度』;以『科學方法』代替一般常識只能『到某種程度』。」因而提倡「小即是美」、「少即是多」的觀念,此與當代主流經濟學的「極大化」概念大異其趣,也與當前被認同的「追求私利人性」假設迥異。那麼,這種觀念可能被已是短視近利的「現代人」接受、進而身體力行嗎?當然可能!只要人人向愛因斯坦學習就可以了。

巧的是,今年正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一百週年,也是其逝世五十週年,德國舉行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命名為「愛因斯坦年」,活動包括遊客參觀、科技會議和大型展覽等。不過,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舉措,對人類比較有意義的,實在應該大力宣揚愛因斯坦的「純真」、「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了」之儉樸生活美德。

話說愛因斯坦於一九三三年接受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聘請,提出個人的年薪只要三千美元,而且「若在普林斯頓一年生活不需三千美元,薪水還可以再低」之要求。這項要求讓所方頗感為難,不只是覺得如此低薪實在是虧待愛因斯坦,而且對其他職員又該如何比照呢?於是主事者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愛因斯坦提高薪水,到最後還幾乎是懇求,才好不容易說服愛因斯坦接受一萬六千美元的年薪。三千和一萬六千美元,相差何其之大!可見愛因斯坦要求三千美元以下的年薪有多麼低,而這應就是愛因斯坦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覺得這些數目的金錢已能好好過日子了,這也可看出愛因斯坦的生活是何等儉樸、簡單,更是典型的「少就是多、小就是美」的奉行者。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其行為也應是典範。人啊!就來學習愛因斯坦「清心寡欲、儉樸」的生活方式吧!──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歐元區的經濟數據將顯示商業信心恢復
澳元連續兩周震盪交易
澳洲經濟今年不樂觀 出口缺乏潛力
尋找華語電影破繭之道  謝彩妙出書探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