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北京的賠本生意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3月16日訊】三月﹐北京召開“兩會”﹐為造勢已久的《反分裂法》﹐蓋上橡皮圖章。醞釀期間﹐北京原本將該法稱為《國家統一法》﹐後覺不妥﹐改為《反分裂法》。這一改動﹐將中南海的真實心態暴露無遺﹕“國家統一法”﹐字面上有主動意味﹐即當局需主動採取行動﹐結束兩岸分治局面﹐但遍觀中南海權貴﹐實無一人敢承擔這一“歷史責任”﹔“反分裂法”﹐字面上有被動意味﹐即只有當對方分裂時﹐當局才行動﹐如果對方不分裂﹐當局就無需行動。北京的所謂“分裂”﹐此處意指“獨立”。中南海在這裡暗示的就是﹕希望你們(台北)不宣佈獨立﹐維持兩岸現狀﹐給“咱們”(北京)一個面子﹐就夠了。至於將來的事﹐“咱們”就不管了。這叫做﹕變戲法的拿塊布 —- 遮遮掩掩。

上述文字游戲﹐看似高明﹐實則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便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與大陸﹐本來就處於分裂狀態﹐要“反分裂”﹐就是要反現狀﹐就要立即行動。這與中南海的心意﹐恰恰相反。外國評論﹕北京制訂《反分裂法》﹐將原先有關台灣問題的模糊表述﹐變為明確表述﹐對北京並不利。模糊﹐維持現狀﹐本來是大陸﹑台灣﹑美國三方的“最大公約數”﹐北京于無意間﹐弄巧成拙﹐作繭自縛。正所謂﹕被窩裡擠眉弄眼﹐自己糊弄自己。當然﹐北京絕不敢將此法立名《反獨立法》﹐因為那將直接違反《聯合國憲章》(第六章)。

說穿了﹐北京制訂《反分裂法》﹐主要是作秀給大陸人民看﹐讓大陸老百姓感覺到﹐在台灣問題上﹐中南海好像還做了點什麼。實際上﹐這個咬文嚼字的《反分裂法》﹐不過是﹕八月裡的黃瓜棚 —- 空架子。在中共官方喉舌的長期煽動下﹐部份大陸民眾“民族主義”情緒氾濫﹐連中南海自己﹐都倍感壓力﹐心驚肉跳。老百姓一唱“愛國主義”﹐中南海就半夜裡吃黃連﹐暗中叫苦。

說起來﹐所謂《反分裂法》﹐又與中南海的兩條“國策”相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定壓倒一切”。在積極充當國民經濟的破壞者達三十年(1949-1978)之後﹐中共改而高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將功補罪的意思。然而﹐繼續霸佔政權﹐強制推行以當權者自身利益為中心的“經濟建設”﹐排斥和鎮壓異己﹐無形間又製造了另一“罪”。“穩定壓倒一切”(指政權的穩定壓倒一切)﹐既然壓倒一切﹐自然也就壓倒“統一台灣”的“歷史重責”。北京奢望﹐擺出一個《反分裂法》﹐就能震住台灣﹐穩住台灣﹐從此﹐兩岸“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少麻煩﹐“咱們”關起門來﹐想搞建設搞建設﹐想搞腐敗搞腐敗。房檐上結絲瓜﹐一廂清(情)願。

北京炮製《反分裂法》﹐台灣反應強烈﹐發出“最嚴厲的譴責”﹐朝野為此發動大示威﹐大抗議。然而﹐自從1949年以來﹐兩岸分治﹐各有各的法律﹐正如台灣法律從來不曾施行于大陸﹐大陸法律也從來不曾有效于台灣。大陸增加一個“反分裂法”﹐仍然是單口相聲﹐自說自話﹐對台灣而言﹐顯然毫無效力。既然台灣藍綠陣營都有共識﹐認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那麼﹐對另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中國)制訂的法律﹐又何必如此在乎﹖分明就與台灣無關嘛﹗

台灣朝野之反應“過度”﹐乃在於台灣本身的政治生態。各政黨爭奪民意﹐必然不放過利用任何事件。比如這一回﹐大陸“反分裂法”出籠﹐藍營要表態﹐綠營就肯定要表態﹔臺聯要“嗆聲”﹐民進黨也必然要“嗆聲”。而且﹐還要比試﹐誰嗆的聲音大。台灣的聲音﹐主要是嗆給台灣人民自己聽﹐順便也嗆給美日等盟友聽。借勢造勢﹐借力打力。至少﹐台灣軍購﹐更有充足理由了﹐反對軍購的聲音﹐恐怕就細若游絲了。這又是超低智商的中南海諸公始料不及的“效應”之一。實際上﹐歷經台灣立法院選舉﹑扁宋會﹑兩岸直航等一系列事件之後﹐最近一段時間﹐恰恰是多年來﹐兩岸關係最為緩和的時期﹐思維殭化的中南海﹐于此時拋出《反分裂法》﹐選錯時機﹐打錯算盤。《反分裂法》出籠後﹐台北順勢擱置了兩岸一系列協商議題。

美國對此﹐固然持批評態度﹐認為“無助于臺海和平”﹐但反應並不如預期強烈。實際上﹐北京制訂《反分裂法》﹐恰又一頭栽進美國布下的圍堵“圈套”。就在北京大張旗鼓地醞釀《反分裂法》期間﹐美日同盟首次將台灣海峽納入雙方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標”﹐且理直氣壯﹐好一個善用時機﹗國務卿賴斯隨後出訪亞洲﹐要求中方解釋《反分裂法》﹐實為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美國國會則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案﹐譴責北京炮製《反分裂法》﹐將其定性為“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把個機關算盡的中南海﹐嗆了個有口莫辨。抱着枕頭做好夢 —- 空喜一場。

俄國公開稱慶﹐日本也竊喜。俄方喜的是﹐呼應中方《反分裂法》﹐俄國更有機會向中國大量銷售武器﹐從中漁利﹐俄國心下巴不得臺海之戰快點打起來﹐好讓它再大發一筆戰爭財。日方喜的是﹐思慮已久的美日臺同盟﹐終於熬到出臺的時機﹐北京自制《反分裂法》﹐正中日本“下懷”﹐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北京的做法﹐是抱着老虎喊救命 —- 自己找死。

最惱火的是歐盟﹐本來﹐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歐盟打算儘快解除對中方的武器禁售﹐為此已經與美國產生矛盾﹐歐盟對美國竭盡解釋。就在這一節骨眼上﹐北京拋出《反分裂法》﹐被外界廣泛解讀為對臺動武的“戰爭法”。如果此時歐盟解除禁令﹐售武器于北京﹐等於公開鼓勵北京開戰﹐面對美國的嚴厲批評﹐歐盟十分狼狽。歐盟的大聲譴責﹐把中南海嚇了一跳﹐以至於急忙派出外交部長﹐專程赴歐洲“解釋”﹑善後。那個到處“捅漏子”的紅臉外交部長﹐早就是﹐裹腳布圍嘴 —- 臭了一圈。那部長前腳剛走﹐歐盟就宣佈﹕原本今年六月解除對中武器禁售﹐因中方制訂《反分裂法》﹐有關解禁計劃推遲一年後再議。可憐那部長﹐白灰店裡買眼藥 —- 找錯了門。中共原以為﹐歐盟解除對中武器禁售﹐是抱在懷裡的西瓜﹐十拿九穩。沒想到功虧一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傷人不着﹐自己喊疼。

耐人尋味的是﹐江澤民交出最後一個權位—-國家軍委主席﹐自己沒有露面﹐卻送給中央軍委人手一件小禮品﹕小彫像“揮師平臺”。個中潛臺詞﹐不外乎兩條﹕其一﹐本人可是念念不忘“解放台灣”﹐任內做不到﹐下臺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至少有所託付﹔其二﹐“解放台灣”是你們這一代軍委的“歷史使命”﹐本人的託付已經到位了﹐如果完不成任務﹐那就是你們的責任了。這讓人聯想到﹐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學生抗議﹐群情洶湧﹐江澤民推出時任副主席的胡錦濤﹐出面應付。己之不欲﹐強施于人﹐乃是江澤民的一貫手法。江澤民送到軍委委員們手上的﹐與其說是禮品﹐不如說是“燙手山芋”。一來要洗脫自己在黨內﹑軍內的對臺“軟弱”名聲﹐二來要給胡錦濤等人套上十字架﹐逼使後者對臺強硬﹐鋌而走險。反正﹐本人已下臺﹐哪管你洪水滔天﹗

“寧左勿右”的“紅孩兒”胡錦濤﹐有心冒充“硬漢”﹐竟硬着頭皮接過這一“燙手山芋”﹐硬推《反分裂法》出籠。到頭來﹐免不了自作自受﹐“為他人做嫁衣裳”。正所謂﹕蚊子找蜘蛛﹐自己把自己網住了。

(2005年3月26日﹐在“《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演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人:究竟是富了?還是窮了?
陳勁松:聯合國腐敗醜聞的背後
陳勁松:盜版大國與“中國威脅論”
新“龜兔賽跑”﹕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