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北京的赔本生意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3月16日讯】三月﹐北京召开“两会”﹐为造势已久的《反分裂法》﹐盖上橡皮图章。酝酿期间﹐北京原本将该法称为《国家统一法》﹐后觉不妥﹐改为《反分裂法》。这一改动﹐将中南海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国家统一法”﹐字面上有主动意味﹐即当局需主动采取行动﹐结束两岸分治局面﹐但遍观中南海权贵﹐实无一人敢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反分裂法”﹐字面上有被动意味﹐即只有当对方分裂时﹐当局才行动﹐如果对方不分裂﹐当局就无需行动。北京的所谓“分裂”﹐此处意指“独立”。中南海在这里暗示的就是﹕希望你们(台北)不宣布独立﹐维持两岸现状﹐给“咱们”(北京)一个面子﹐就够了。至于将来的事﹐“咱们”就不管了。这叫做﹕变戏法的拿块布 —- 遮遮掩掩。

上述文字游戏﹐看似高明﹐实则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便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本来就处于分裂状态﹐要“反分裂”﹐就是要反现状﹐就要立即行动。这与中南海的心意﹐恰恰相反。外国评论﹕北京制订《反分裂法》﹐将原先有关台湾问题的模糊表述﹐变为明确表述﹐对北京并不利。模糊﹐维持现状﹐本来是大陆﹑台湾﹑美国三方的“最大公约数”﹐北京于无意间﹐弄巧成拙﹐作茧自缚。正所谓﹕被窝里挤眉弄眼﹐自己糊弄自己。当然﹐北京绝不敢将此法立名《反独立法》﹐因为那将直接违反《联合国宪章》(第六章)。

说穿了﹐北京制订《反分裂法》﹐主要是作秀给大陆人民看﹐让大陆老百姓感觉到﹐在台湾问题上﹐中南海好像还做了点什么。实际上﹐这个咬文嚼字的《反分裂法》﹐不过是﹕八月里的黄瓜棚 —- 空架子。在中共官方喉舌的长期煽动下﹐部分大陆民众“民族主义”情绪泛滥﹐连中南海自己﹐都倍感压力﹐心惊肉跳。老百姓一唱“爱国主义”﹐中南海就半夜里吃黄连﹐暗中叫苦。

说起来﹐所谓《反分裂法》﹐又与中南海的两条“国策”相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在积极充当国民经济的破坏者达三十年(1949-1978)之后﹐中共改而高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将功补罪的意思。然而﹐继续霸占政权﹐强制推行以当权者自身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排斥和镇压异己﹐无形间又制造了另一“罪”。“稳定压倒一切”(指政权的稳定压倒一切)﹐既然压倒一切﹐自然也就压倒“统一台湾”的“历史重责”。北京奢望﹐摆出一个《反分裂法》﹐就能震住台湾﹐稳住台湾﹐从此﹐两岸“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少麻烦﹐“咱们”关起门来﹐想搞建设搞建设﹐想搞腐败搞腐败。房檐上结丝瓜﹐一厢清(情)愿。

北京炮制《反分裂法》﹐台湾反应强烈﹐发出“最严厉的谴责”﹐朝野为此发动大示威﹐大抗议。然而﹐自从1949年以来﹐两岸分治﹐各有各的法律﹐正如台湾法律从来不曾施行于大陆﹐大陆法律也从来不曾有效于台湾。大陆增加一个“反分裂法”﹐仍然是单口相声﹐自说自话﹐对台湾而言﹐显然毫无效力。既然台湾蓝绿阵营都有共识﹐认定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那么﹐对另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中国)制订的法律﹐又何必如此在乎﹖分明就与台湾无关嘛﹗

台湾朝野之反应“过度”﹐乃在于台湾本身的政治生态。各政党争夺民意﹐必然不放过利用任何事件。比如这一回﹐大陆“反分裂法”出笼﹐蓝营要表态﹐绿营就肯定要表态﹔台联要“呛声”﹐民进党也必然要“呛声”。而且﹐还要比试﹐谁呛的声音大。台湾的声音﹐主要是呛给台湾人民自己听﹐顺便也呛给美日等盟友听。借势造势﹐借力打力。至少﹐台湾军购﹐更有充足理由了﹐反对军购的声音﹐恐怕就细若游丝了。这又是超低智商的中南海诸公始料不及的“效应”之一。实际上﹐历经台湾立法院选举﹑扁宋会﹑两岸直航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最近一段时间﹐恰恰是多年来﹐两岸关系最为缓和的时期﹐思维僵化的中南海﹐于此时抛出《反分裂法》﹐选错时机﹐打错算盘。《反分裂法》出笼后﹐台北顺势搁置了两岸一系列协商议题。

美国对此﹐固然持批评态度﹐认为“无助于台海和平”﹐但反应并不如预期强烈。实际上﹐北京制订《反分裂法》﹐恰又一头栽进美国布下的围堵“圈套”。就在北京大张旗鼓地酝酿《反分裂法》期间﹐美日同盟首次将台湾海峡纳入双方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标”﹐且理直气壮﹐好一个善用时机﹗国务卿赖斯随后出访亚洲﹐要求中方解释《反分裂法》﹐实为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美国国会则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案﹐谴责北京炮制《反分裂法》﹐将其定性为“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把个机关算尽的中南海﹐呛了个有口莫辨。抱着枕头做好梦 —- 空喜一场。

俄国公开称庆﹐日本也窃喜。俄方喜的是﹐呼应中方《反分裂法》﹐俄国更有机会向中国大量销售武器﹐从中渔利﹐俄国心下巴不得台海之战快点打起来﹐好让它再大发一笔战争财。日方喜的是﹐思虑已久的美日台同盟﹐终于熬到出台的时机﹐北京自制《反分裂法》﹐正中日本“下怀”﹐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北京的做法﹐是抱着老虎喊救命 —- 自己找死。

最恼火的是欧盟﹐本来﹐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欧盟打算尽快解除对中方的武器禁售﹐为此已经与美国产生矛盾﹐欧盟对美国竭尽解释。就在这一节骨眼上﹐北京抛出《反分裂法》﹐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对台动武的“战争法”。如果此时欧盟解除禁令﹐售武器于北京﹐等于公开鼓励北京开战﹐面对美国的严厉批评﹐欧盟十分狼狈。欧盟的大声谴责﹐把中南海吓了一跳﹐以至于急忙派出外交部长﹐专程赴欧洲“解释”﹑善后。那个到处“捅漏子”的红脸外交部长﹐早就是﹐裹脚布围嘴 —- 臭了一圈。那部长前脚刚走﹐欧盟就宣布﹕原本今年六月解除对中武器禁售﹐因中方制订《反分裂法》﹐有关解禁计划推迟一年后再议。可怜那部长﹐白灰店里买眼药 —- 找错了门。中共原以为﹐欧盟解除对中武器禁售﹐是抱在怀里的西瓜﹐十拿九稳。没想到功亏一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人不着﹐自己喊疼。

耐人寻味的是﹐江泽民交出最后一个权位—-国家军委主席﹐自己没有露面﹐却送给中央军委人手一件小礼品﹕小雕像“挥师平台”。个中潜台词﹐不外乎两条﹕其一﹐本人可是念念不忘“解放台湾”﹐任内做不到﹐下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至少有所托付﹔其二﹐“解放台湾”是你们这一代军委的“历史使命”﹐本人的托付已经到位了﹐如果完不成任务﹐那就是你们的责任了。这让人联想到﹐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学生抗议﹐群情汹涌﹐江泽民推出时任副主席的胡锦涛﹐出面应付。己之不欲﹐强施于人﹐乃是江泽民的一贯手法。江泽民送到军委委员们手上的﹐与其说是礼品﹐不如说是“烫手山芋”。一来要洗脱自己在党内﹑军内的对台“软弱”名声﹐二来要给胡锦涛等人套上十字架﹐逼使后者对台强硬﹐铤而走险。反正﹐本人已下台﹐哪管你洪水滔天﹗

“宁左勿右”的“红孩儿”胡锦涛﹐有心冒充“硬汉”﹐竟硬着头皮接过这一“烫手山芋”﹐硬推《反分裂法》出笼。到头来﹐免不了自作自受﹐“为他人做嫁衣裳”。正所谓﹕蚊子找蜘蛛﹐自己把自己网住了。

(2005年3月26日﹐在“《反分裂法》与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演讲)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人:究竟是富了?还是穷了?
陈劲松:联合国腐败丑闻的背后
陈劲松:盗版大国与“中国威胁论”
新“龟兔赛跑”﹕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