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民主萌芽 仍有不安變數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在美國總統布什於連任就職演說中呼籲中東進行民主改革後,不到一個半月內,中東連續發生的數起重大事件即讓這個地區吹起了求變的風潮,要求民主的呼聲、新的契機及新的不安變數同時出現。美國固然希望這些新的發展終將證明其中東政策的路線正確,但如果民主開花的結果反而讓伊斯蘭主義者得勢,就恐怕是美國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埃及或許算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盟邦,該國總統穆巴拉克儘管過去反對推動政治改革,但他向來支持美國的政策,特別是在促成以巴和解方面。然而他在上週末宣布,將放棄數十年來的一黨專政體制,讓各政黨直接參與今年下半年舉行的總統大選。

至於長期以來唯敘利亞是從的黎巴嫩,也突然敢於要求敘利亞撤軍,並要求敘國停止再像過去一樣用武力與恫嚇的方式干涉其內政,其親敘的總理卡拉米也在2月28日宣布下台。而仍屬威權政體的敘利亞,也在最近逮捕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同母異父的弟弟,並交給伊拉克當局。

布什政府內部傾向於對中東最近的發展抱持低調歡迎的態度,認為這代表布什有關在中東推廣民主的理念確實別有洞見,而非像批評者所說的過於天真與誤信讒言,阿拉伯人是真心想要擁抱民主。

儘管好消息得來全不費工夫,但美國政府內部與民間的中東問題專家依舊有所保留。也有美國官員表示,與布什的登高一呼相較,中東的新發展其實主要是受到巴勒斯坦與伊拉克人今年元月大選,以及社會內部在選後展現旺盛政治活力的效應影響。

不論以何種標準來看,目前中東各地依然動亂頻仍,而且美國政府內的中東問題專家們也不敢肯定所有的中東國家都會按照美國所期待的方向演變。以敘利亞為例,如果美國過分施壓可能產生反效果,造成如兩週前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的暴力事件重演。

曾在一九七○年代晚期卡特政府擔任白宮顧問的中東問題專家關特表示,他在目睹成千上萬的黎巴嫩人走上首都貝魯特街頭要求自由選舉及敘利亞撤軍的景象時為之動容,但也強調此一現象會如何發展還很難說。他指出,黎國最大、最有組織的反對團體就是什葉派回教好戰團體「真主黨」,而該團體極端反美。由於真主黨為人口居多數的什葉派族群提供社會服務,因此很可能會在自由開放的選舉中廣受支持。

另外,如果埃及也進行真正的民主選舉,同樣也可能導致強硬派團體大有斬獲,包括目前遭開羅當局查禁的「穆斯林兄弟會」,也是強烈反美,因為美國在冷戰期間的中東政策就是支持當地的威權政體,而這些歷史背景正是今日回教恐怖團體盛行的原因。

關特說,當年卡特也曾鼓勵伊朗巴勒維國王放鬆對政治的控制,在巴勒維王朝被回教革命推翻後,美國政府內部若干頗負盛名的專家還預測伊朗宗教領袖何梅尼會像印度的甘地一樣,成為伊朗新溫和派政府的精神顧問。他指出:「事情或許在當時頗為看好,最後卻往往不是這麼一回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智庫:中國爭奪能源 美中潛藏衝突
布什警告:敘利亞「趕不上」中東的變革
布什歐洲訪問將面臨的八大議題
以色列釋放500名巴囚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