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責港府經社文保障不足 憂人權續倒退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香港約20個民間團體在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訪港進行公眾意見諮詢期間,召開記者會,就勞工、褔利、醫療、家庭、教育等範疇表達意見。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由於政府在具體制度上及機制上均欠缺尊重,令人擔心香港的人權繼續倒退。

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委員會主席丹丹教授(Professor Virginia Bonoan-Dandan)及另一成員,應港府邀請於2月27日至3月5日訪問香港,就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在香港的履行情況,諮詢公眾的意見。港府已於早前向委員會提交了報告。

對於勞工問題,職工盟總幹事李卓人指政府回應委員會的一些質詢時,都是迴避問題,不盡不實。他舉例說,委員會問政府關於就業歧視的問題,政府回答指若立法針對年齡歧視,可能會引申出長遠的問題,如僱主在招聘方面缺乏彈性,難以考慮受僱者的經驗。李卓人認為政府的回答非常荒謬,因為要求僱主不要有年齡歧視,不表示不可以考慮工作經驗。

港府迴避設立最低工資

李卓人又透露,對於最低工資問題,政府回應委員會說現時已幫助工人再接受培訓,從而增加他們的收入。不過,香港工人中最低收入的佔一成,由97年至03年期間,這一成工人下降了20%工資,而最低收入的第2個等份(即11-20%)的工人,平均工資下降了11.8%。儘管在董建華施政的7年下很喜歡搞培訓,但這些數字足以證明培訓並不能保障收入。

樂施會代表麥劍豪在談到褔利問題時說,經過99及03年兩次削減綜援金額後,政府仍說現時的綜援金額足夠,理據是金額相對於最低的兩成住戶收入仍然非常接近。但麥劍豪指出,現時香港整體工資都在下降,就業貧窮的問題很嚴重,以這種方式比較綜援金額,只是以低比低。

麥劍豪又認為,政府官員已多次表明不採用一條貧窮線,但若沒有一條貧窮線,是很難評估政府在改變貧窮方面的進展。

來港移民難家庭團聚

社區組織協會的施麗珊談及內地家屬申請來港團聚的情況時說,每年來港家庭團聚的國內人士配額是5萬4千人,但實際只來了3萬多人,看似來港的申請減少,不過,配偶來港團聚申請卻要等7年,是因為配額分配沒有彈性所致。施麗珊表示,經常看到內地母親穿梭兩地來照顧小孩,或爸爸被迫要照顧小孩。

現時全港約有10萬個家庭都在分離的情況下存在,施麗珊認為,這樣對家庭的凝聚發展及社會的穩定都有很大的影響。她批評港府對新移民推行很多區別的政策,包括要住滿7年才可以申請綜援等等。

施麗珊說:「我們談到貧窮問題,但其實社會很多政策都在製造貧窮。政府指新移民是新力軍、人口老化的救星,但政府對待新移民的政策是很有問題。」

除了新移民外,少數族裔人士也因為不能提供經濟擔保,很難在港申請到家庭團聚。

教育方面,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的陳麗娜說,她們關注政府剛通過的校本管理條例,並認為條例剝奪香港學校管理的多元化的原則。條例最大的問題是一刀切,要求所有資助學校設立一個新的法定校董會,而這個校董會是直接受政府規管。

陳麗娜又說,97回歸前,可以看到有關人權價值的宣傳,如平等、公平、民主追求等價值觀的公民教育宣傳,但97後教育重點卻放到了國民教育。

委員會建議多未落實

人權方面,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說,聯合國經社文委員會於2001年時就香港的情況有很多建議,但到目前為止,只有設立扶貧委員會等2、3項建議得到落實,而且僅僅是起步。羅沃啟指出,人權教育很重要,但現時的「愛國」廣告卻變成了中宣部的宣傳。

他說,看不到整個社會從弱勢社群問題到體制問題上有很大改進。相反,被國際盛讚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政府卻將原主席撤下,在運作上也出現很多問題,以致平機會的成效、獨立性和架構都受到質疑,反映政府對具體制度及機制均欠缺尊重致令其敗壞,令人擔心人權會繼續倒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院指责中國人權
美國務院人權報告對中國人權進展感到失望
美國務院指中國人權問題為兩國關係阻礙
美國務院公布本年度人權報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