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反分裂法未改中國對台武力本質

標籤:

【大紀元3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台北四日電)中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姜恩柱今天說,即將審議的反分裂國家法為「非動武法」。對此,台灣學者表示,儘管如此,它也絕不是和平法,也沒有改變中國對台的武力本質。

將於明天開幕的中國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重頭戲是審議反分裂法;而條文是否寬鬆,被視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大指標。

姜恩柱上午在人大開幕前的記者會上說,「反分裂法非動武法、更不是戰爭動員令」,條文中將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以及把「三通」等兩岸協商定在「一個中國」基礎的政策主張。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阮銘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上述說法與以往中國闡述的「一個中國」概念毫無二致,僅是在表面上製造和緩氣氛,欺騙國際社會。

他說:「大家應該注意,縱然中國官方聲稱反分裂法不是對台動武法,但它也絕對不是一部和平法。例如,在所制定的十項和平條文中,只要有一項條文緊扣著『台獨』前提,就等於是為其非和平手段製造藉口。」

另外,佛光大學教授姜新立認為,若稱反分裂法為「非對台動武法」,只是另一種名詞解釋,並不影響中國對台的武力本質。

但他表示,北京當局近半年來應可感受到台灣方面釋放的善意,也因此,反分裂法可能製造的「緊張」性應會降低。

他說,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一再主張兩岸統一,但其制定的不是「統一法」而是反分裂法;而雖然兩者都 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意涵,可是,若訂統一法必將出現「統一」的時間表,兩岸緊張情勢勢必驟升,若是反分裂法,則是寄寓於「不要有台獨情況發生」,進一步分析,就是若不出現台獨,兩岸就不是分裂。

姜新立指出,由此可見,反分裂法本質尚屬較為消極性與被動性,而且在無形中把兩岸是否出現激烈緊張情勢的「球」踢給台灣。

中國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將於明天開幕,本月十四日閉幕,預定八日審議反分裂法。

相關新聞
達拉斯台灣移民將遊行示威抗議反分裂法
馬英九:兩岸勿再彼此挑釁台灣應以民生為重
美議員陸續發表反對中國制訂反分裂法聲明
張清溪教授談「反分裂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