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幣升值紡織業面臨殺價競爭成本增加雙壓力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五日電)開春之後,新台幣升值的速度驚人,投機客已直接喊到30元大關,對以外銷為主的紡織廠來說,不僅要面對全球紡品配額取消所帶來的全球成衣業殺價競爭,如今又得面臨新台幣的升值導致營運成本大增,業者認為,新台幣若續攀升,將致業者陷入更嚴重的經營困境。

去年新台幣升值 2.27元,升值幅度達6.67%,今年首兩個月即再升值0.88元,且以目前升值加速走勢而言,已有業者預估, 3月底30元大關能否力守將值得觀察。

工研院ITIS(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資料顯示,從紡織業出口值結構上來看,以布類出口比重最大約佔6成,影響層面最大,其次為紗類佔近2成,成衣類佔1成多,纖維類及服飾品類則佔不到1成。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香港、越南、中國大陸是台灣布類前3大主要出口地區,這3地區共佔台灣布類總出口金額的近5成,可見得其對我外銷的重要性。

新台幣升值的情況下,紡織業或多或少需要負擔新台幣升值所帶來匯兌損失和訂單的減少,其中以佔外銷比例最大的布廠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甚至會壓縮其利潤空間。

台灣區製衣公會理事長蔡昭倫日前指出,新台幣兌美元累計漲幅達8%-10%,但成衣業的毛利根本沒有 10%,尤其是購買本國原物料做 3次加工出口的產業,更為不利。

現在台幣變大,買本國原料加工出口不划算,逼得業者必需向外購料、生產,環顧亞洲其他國家匯率走勢,菲律賓披索升值約2%;柬埔寨一向以美元計價,視同相對貶值;人民幣則是不動如山,台灣出口廠商壓力可想而知。

蔡昭倫認為,若新台幣持續升值,最後可能逼成衣業僅存的營運總部也要出走。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董事長黃耀堂也強調,新台幣兌美元若能守住30元以上,則算較為安全,不過目前市場已有傳出新台幣將升值至27-28元兌1美元,這將對紡織產業造成相當大衝擊。

以目前新台幣兌美元這種價位,不少中小型企業的紡織廠根本將所賺的錢全部侵蝕在匯率上,大型廠商因有避險,所以還好,不過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對紡織整個產業衝擊就會相當大。

黃耀堂說,台灣有 92%廠商為中小型企業,在新台幣預期升值心理濃厚下,操作遠匯避險成本激增,一般小廠根本沒有能力作避險,若尚未在全球配置產能的廠商,現在這個匯率,根本就幾乎已經虧錢了。

不過從兩大成衣廠台南企業(1473)及聚陽(1477)而言,公司均認為影響有限,其中台南企表示,該廠出口成品全數採美元報價,惟原料採購上,因有 50%布料來自國外進口,也以美元付款,另外20-30%,亦為美元支付海外代工廠成本,因此暴露於匯率風險中的部分,僅佔營收的20%左右,所受影響有限。

惟台南企也坦言,新台幣的走升,也將減緩營收成長動力,惟今年全年係以新台幣平均波動區間31.5至32元區間估算,因而 20%的年增幅度,已將此因素考量在內,預期影響有限。

聚陽表示,該廠產品也全採美元報價,而在全球佈局下,成本支出也有 70%係以美金付款,暴露在匯兌風險下約佔營收30%。

聚陽今年財報編製,係以新台幣兌美元 1:31.4元估算,今年上半年在熱錢湧入下,新台幣勢必升破31元價位,不過下半年升值狀況可能趨緩,對公司來說,EPS可能影響0.2%。

由於全球紡品配額全面取消,全球成衣業殺價競爭加遽,成衣業很難力保「微利」,如今又得面臨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台灣廠的營運成本大增,不少業者預期,最後可能逼成衣業僅存的營運總部也要出走,因此期盼政府應該重視新台幣升值對外銷產業的衝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