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換新身分證 回復原名契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鈺婷╱專題報導) 台灣今年7月將全面換發身分證,格式也作出若干修正,姓名欄的橫式書寫方式,可說是兼顧原住民姓名權的一項改變,解決了原住民傳統姓名和拼音過長,原身分證格式無法容納的問題;原民會也希望藉由這次換發身分證的機會,加強宣導回復傳統姓名政策,但簡化相關行政程序,建立社會多元的文化觀點,才能鼓勵更多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

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統治台灣,強制全島原住民三個月內更名為「漢名」,一九八○年代,原民運動興起爭取正名,一九九四年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一九九五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讓原住民可在身分證上登記自己的傳統姓名。

姓名條例修正通過至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然根據統計,截至九十三年底為止,申請回復傳統姓名的原住民也只有八百二十六人,以目前全台約四十五萬原住民來說,比例非常低。

原住民當年爭取回復傳統姓名的運動,推動約有十年之久,顯示原民對回復姓名有相當的期待,而准許回復的政策也實施了十年,但實際落實的狀況卻大不如預期。

究竟什麼原因讓多數原住民仍選擇維持漢名?原民會企劃處長林江義認為,由於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的政策並無「強制性」,此外,這也牽涉個人價值問題,畢竟每個人對傳統姓名與漢名的選擇,有不同的看法。

原住民若申請回復傳統姓名,包括身分證、戶籍謄本、駕照、郵局帳號等等證件,都必須更換,相關行政程序太過繁瑣,也是原住民望之卻步的一項現實因素。

林江義也分析,由於社會都市化結果,多數原住民都已脫離部落生活,申請回復傳統姓名,對已長期使用漢名的原住民來說,可能讓其在「部落外」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更名後的人際關係適應期在所難免;而適應期可能碰到的姓名錯亂與混淆,確實對部分原住民造成困擾,這可能是多數原住民選擇維持漢名的原因,甚至也不乏原住民改回傳統姓名後,又再申請改回漢名的例子。

原住民使用漢名已六十個年頭,基於對個人姓名權的尊重,不論原住民選擇回復或不回復,都應該尊重;但若政策上對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予以支持,但政策執行上卻又有技術性的障礙,那姓名權的落實,就必須再努力。

不可否認地,7月新版身分證的換發,除兼顧防偽與方便,也考量了原住民姓名權問題,姓名欄位加長,讓傳統姓名字數多,以及姓名發音無法精準以漢字表達,須並列羅馬拼音的問題,獲得若干改善,新版身分證姓名欄橫式書寫,可容納傳統姓名長達十五個字,若羅馬拼音與姓名並列,也可容納二十個字;但這些改變其實在姓名條例通過後,原住民就已陸續提出建議,拖延至今才有改善,也顯見當初回復傳統姓名的修法和政策,不夠用心。

建構合理的多元文化觀、建立友善的姓名書寫格式、簡化相關行政程序,以及加強宣導工作,都是政府可繼續努力的方向。

姓名書寫格式部分,在新版身分證已有若干改善,不過,協調各機構成立「單一窗口」或專人服務,簡化原住民申辦的手續,這部分目前做的太少,若此可以改善,相信會有更多原住民將回復傳統姓名的意願,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標示原住民身分的姓名符號得以恢復,這對保存原住民文化確實有重大的意義。

使用原名 避免近親通婚

記者陳鈺婷╱專訪

在原民會擔任司機,家族在原鄉經營民宿的以立歐.伊斯卡卡夫特,漢名為松國發,他出身南投布農族,姓名條例通過修正後,他在民國八十九年申請回復傳統姓名,儘管申辦的手續繁雜,回復傳統姓名後,也經歷一段人際關係的適應期,但以立歐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重點是他認同自己的文化,他要有一個真正代表自己族群、部落的名字。

原住民使用漢名已經數十年,回復傳統姓名對離開部落在外工作、唸書的原住民來說,難免會有多一點考量,不過,以立歐說,他從學生時期,到後來出社會工作,只要是比較親近的朋友,他都要大家叫他以立歐,漢名雖然用了三十幾年才回復傳統姓名,但過程還算是自然,他也找到名字的真正意義。

幽默的以立歐也說了一個回復傳統姓名非常實際且重要的功能,他說,原住民人口不多,通婚時一定要了解對方的家族背景,查清楚族譜等資料,避免近親結婚問題,而原住民使用漢名,無法從名字上得知彼此的關係,就有點危險了,未婚的以立歐說,若都改回傳統名字,就不至於娶了不該娶的老婆。

回復傳統姓名,對以立歐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了一個「有意義」的名字,他說,像他們家族的漢名姓氏為「松」,這完全沒有歷史文化意義,他還半開玩笑說,甚至還有聽過某個部落因為住的村子裡石頭很多,姓氏就被取作「石」了;國民政府來台,強制原住民使用漢名後,很多人被分配了奇怪甚至不雅的名字,也有不少打亂族譜,甚至亂倫悲劇。

在原住民部落裡,使用傳統名字幾乎是常態,以立歐說,在部落裡,沒有人會稱呼他漢名,甚至連他的漢名,很多部落朋友根本就不知道。

以立歐的家族已經有十幾個人改回傳統名字,尤其,家族中這幾年出生的小孩子,就乾脆在出生取名、登記戶口時,就用傳統姓名了。

以立歐說,對部落的年長者來說,平常稱呼都用傳統名字,漢名可能只有上醫院、辦公務時才用得上,而這群最常使用傳統姓名的原住民,反而比較不在乎「形式上」的回復傳統姓名。

「很多原住民的傳統名字,是無法用漢字精準表達的,這也是原住民對回復傳統姓名意願不高的原因之一」,以立歐說,7月換發的新版身分證,姓名欄可容納的中文、羅馬拼音字數多了,這應該有助於提升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的意願,但便民措施,一定要加強。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